科學資訊, 循環經濟2020-12-082020年國際組織塑膠廢棄物調查報告摘要今日英國衛報報導國際組織擺脫塑膠(Break Free From Plastic)發布2020年的塑膠廢棄物調查報告。這份報告共蒐集了來自55個不同國家的346,494件塑膠廢棄物,有14,734名志工協助辨識品牌,其中63%的塑膠廢棄物可辨識品牌。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循環經濟2020-11-30台灣發展複合材料產業廢棄物循環及再利用的機會以目前台灣複合材料產業來看,估計約有30%的碳纖維會以廢料的形式出現,也代表著這些有價值的材料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或焚化爐焚燒。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循環經濟2020-11-13「塑膠微粒誘發微生物分泌高黏度胞外聚合物」專家意見今年(2020)8月一篇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研究《Nano- and microplastics trigger secretion of protein-rich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phytoplankton》發現,塑膠微粒(奈米、微米級)會誘發海洋微生物(浮游植物)分泌蛋白質濃度高的胞外聚合物,並影響浮游植物的生存率。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循環經濟2020-11-13【研究摘要】塑膠微粒誘發微生物分泌高黏度胞外聚合物觀察在不同粒徑和濃度的塑膠微粒環境下,海洋微生物(浮游植物)的生長反應,以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在化學組成特性上的影響,並進一步瞭解塑膠微粒如何影響海洋雪花的形成機制。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循環經濟2020-11-05「 研究發現使用塑膠奶瓶沖泡奶粉會釋放塑膠微粒」專家意見研究發現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奶瓶在消毒以及沖泡配方奶的過程中,每公升會釋放16,200,000顆塑膠微粒,估計使用PP奶瓶的嬰兒在出生的第一年,平均每天會暴露在1,600,000顆塑膠微粒的風險中。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循環經濟2020-10-22「寶特瓶真的會溶出塑化劑及重金屬嗎?」專家意見今年(2020)10月14日一篇新聞報導〈寶特瓶當水壺用1年……瓶歲女童「皮膚狂流湯」月經提早來〉指出,女童長期將寶特瓶當作水壺使用,導致異位性皮膚炎以及性早熟。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