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的今日,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以貼近公眾的語言散佈訊息,媒體若不慎就易誤用平衡報導的真義,使民眾錯認「科學界的共識」。不同觀點的陣營持續拉鋸,急需科學家與民眾溝通。閱讀更多 »
只要牽涉到科學新聞,少不了科學家和記者之間的衝突。可以如何讓雙方共同努力,來報導正確且重要的科學新聞呢?閱讀更多 »
一部科幻電視電影,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BBC所製播的《金色麥田》,為2002年英國科學家與媒體開啟一次大規模的討論。閱讀更多 »
談起基改作物,很多人可能聯想到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但你還記得這樣的聯想從何而來嗎?法國科學家席哈理倪,七年前發表「大鼠長期食用基改玉米」的研究。閱讀更多 »
GMO引起廣泛爭議,英國也難置身事外。然而在各式輿論中,我們聽見公眾、聽見媒體、聽見企業與政治人物的聲音。閱讀更多 »
繼上期提到MMR疫苗的媒體爭戰在英國延續多年,英國SMC對此召開的跨領域會議帶來什麼啟示?閱讀更多 »
媒體報不報導科學,科學家願不願意面對媒體,對社會有何影響?新聞與科學都探求的真相,有共同點嗎?閱讀更多 »
隨著科技進步,科學進展與公眾認知之間的落差,逐漸成為1990年代末各國陸續發生嚴重科技爭議事件的起始點。各國政府都面臨因溝通失能,而造成公眾對其治理喪失信心的危機閱讀更多 »
對你來說科普是什麼?有科學素養就一定可以辨識媒體上的偽科學新聞嗎?SMC民調發現可能有些落差。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被科普或是了解科學?網路又怎麼改變傳遞科學資訊這件事?閱讀更多 »
假訊息究竟有什麼魔力?除了傳散得又快又廣,還不一定能用正確訊息來澄清,這和我們處理訊息的心理機制有什麼關係呢?一起瞭解產生謠言的溫床,從中思考可能對抗的方法。閱讀更多 »
SMC邁入第4年,在科學新聞產製過程中搭建專家與媒體之間的橋樑。為持續改善運行方向,SMC專訪科學記者陳建瑋,從實務工作者的經驗中,找尋SMC還能協助媒體和專家哪些事?閱讀更多 »
科學新聞的難題,來自於科學與媒體雙方的差異。藉由探討臺灣與英國的科學新聞生態、科學新聞背景,以及科學記者的訓練差異等,理解臺灣可以如何借鏡英國SMC的經驗,往理想的科學新聞邁進。閱讀更多 »
科學家、媒體與公眾三方看待科學的角度不同,所認知的科學不確定性又有何落差?為了更好的科學溝通,科學不確定性的概念需要在三方之間流轉,再度顯現了轉譯的必要性。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