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完整意見請參考〈「光速可預警地震」專家意見

光速傳遞的訊號能加速預警地震?專家:離實作尚有距離

今(2022)年5月11日法國蔚藍海岸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研究,為了克服地震波預警相對較慢,以及可能低估規模7以上地震的問題,採用光速傳播的瞬時重力訊號(Prompt Elastogravity Signals, PEGS)預警海嘯與地震。研究結果成功地以瞬時重力訊號,預估日本2011東北大地震的規模與海嘯波高。研究團隊認為採用瞬時重力訊號,有助於開發更快速、更準確的地震與海嘯預警系統。對此,台灣專家認為目前這個技術要實際運用在預警系統中,雖有困難。但若能著手相關研究與觀測,有助於台灣未來發展複合型的地震預警系統。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吳祚任說明,瞬時重力訊號是由地球內部結構發生位移所引起的瞬間重力變化。但因瞬時重力訊號太弱,加上現在的測量儀器還不夠靈敏,而且環境干擾訊號太大。所以要採用這方法有兩個很重要的條件,第一是地震規模要大,第二是要有很厲害的模式來分析瞬時重力訊號。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特聘教授吳逸民表示,該技術要實際應用在預警系統,還有一段路要走。主因是瞬時重力訊號很小,不容易被一般儀器觀測,實際被記錄的訊號相對少,研究室才以人造訊號,訓練機器學習分析及預估地震規模。但瞬時重力訊號傳遞速度快,對於預警地震、海嘯會有幫助,應加強這方面的觀測及研究,為未來預警做準備。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信樺也提到,另一個限制是瞬時重力訊號有「長週期」的特性。這表示瞬時重力訊號雖然傳遞速度快,但測站要完整記錄這個訊號需要花費33-500秒,遠長於1秒以內就能完整記錄的地震波。光速傳遞爭取到的時間會因此打折,對於預警像台灣通常震源距離很近的地震,幫助有限。

吳祚任更補充,瞬時重力訊號的優勢是,可以比較準確的預估超過規模7的超大型地震規模。但如此大的地震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發生,以台灣為例,在有記錄以來,尚未有如此大規模之地震。

就台灣的地震監測技術而言,以現有的預警系統,加上廣泛設置即時的海底地震儀、壓力儀及地殼變形儀器,加強海域的地震及地殼變形觀測,就可以應對絕大多數的地震。但三位專家都認為,未來隨著量測儀器精進、AI系統的分析越來越可靠的情況下,應加強瞬時重力訊號的觀測與研究,發展以地震波預警近距離、中大型地震,以瞬時重力訊號預警遠距、超大型地震的複合型預警系統,是很值得期待的新技術。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