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背景:

《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在2018年1月25日,將「Hangry」(餓到生氣)做為新的形容詞,正式納入辭典中[1]。

「Hangry」(餓到生氣)這個用詞,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出現自一篇發表在精神分析期刊:《美國意象》(American Imago)的研究,「Psychopathology and Problems of Oral Libido in the Use of Language」主要探討精神病理學與日常生活用語之間的關聯,其中在「語音省略與融合」的例子中提到Hangry是由Hungry(餓)+Angry(生氣)[2]。

在2018年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韓裔美籍的單板滑雪女將克洛伊·金(Chloe Kim)在休息期間發布一則推特:「Wish I finished my breakfast sandwich but my stubborn self decided not to and now I'm getting hangry」(真希望我有吃完我的三明治早餐,但因為我自己的固執,讓我現在餓到生氣了)[3]。
這讓「Hangry」一詞再度引起大家的討論,這「餓到生氣」的用法也開始進到大眾平時的口語用語中。大家也漸漸意識到,飢餓的狀態可能會引發一些情緒或行為的改變。

這篇最新的飢餓與情緒研究,將有助於大家更加理解飢餓產生負面情緒的反應,更容易意識到影響負面情緒的來源,並適時的做出相應的處理(例如:去把自己餵飽),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飢餓引起的。

引用研究:
  1. Viren Swami, Samantha Hochstöger, Erik Kargl, Stefan Stieger. Hangry in the field: An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on the impact of hunger on anger, irritability, and affect.PLOS ONE, 2022; 17 (7): e0269629 DOI: 10.1371/journal.pone.0269629

所以飢餓到底會不會讓人餓到生氣呢?

在這篇研究之前,其實很少有研究關注日常生活中,與飢餓有關的體驗和引起的反應。僅有一些研究發現了飢餓可能與一些負面情緒反應有關,包括:不安、緊張與煩躁等;另外,也有一些透過動物實驗的因果研究發現,食物的剝奪會增加動物(如:果蠅、斑胸草雀)的攻擊性,以提高獲取食物資源的動機;更有一些實驗室內的實驗研究試著找出其中的機制,透過實驗發現,低血糖的狀態會讓個體失去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self-regulation and self-control),進而提高了衝動、生氣與攻擊性的反應,但這個「自我控制」的理論尚未獲得學界的全面認同。


研究摘要:

「An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on the impact of hunger on anger, irritability, and affect」這篇研究在今(2022)年7月6日正式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研究透過追蹤參與者的日常生活,發現飢餓與容易感到生氣的程度有關。

研究團隊為了驗證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會有「飢餓引發情緒的反應」,是第一個將「經驗取樣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用在飢餓與情緒相關的研究上,首次嘗試找出「生活中發生的飢餓」對情緒反應的影響。早期已有研究文獻證明,透過自我評估報告和主觀評分的資料蒐集與分析,在飢餓經歷中是可靠且有效指標[4]。

研究人員從中歐地區招募了64名成年的參與者,他們記錄自己在21天內的飢餓程度和各種情緒反應(開心、生氣、煩躁等)的高低程度變化與健康狀況。參與者要在每一天,從智慧型手機的app中回報自身的感受和飢餓程度共計5次,目的是有效收集與分析參與者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的數據,例如:他們的學校、工作場所和家裡,總計9,142 份自我評估的報告。

研究結果表明,受測者的自我報告中,飢餓程度越高,越容易感到生氣(anger and irritability),而快樂的感受則越低(pleasure)。

重要的是,研究在排除了人口因素(參與者年齡、性別)、BMI、飲食行為和個人的人格特質等影響因子後,發現「飢餓」與「負面情緒」之間的關聯也是依然存在。而本篇研究的新穎之處,在於能夠顯示日常生活中的飢餓經歷與負面情緒之間的關係。

此篇研究的最大限制是,無法驗證與說明生理上的飢餓機制引發的情緒反應,也就是「低血糖是否會引起負面情緒」的理論,所以飢餓使人們更容易生氣的確切機制仍是未知。

另外,在研究設計上也無法衡量參與者自己在當下的具體情境,所以無法排除是否有其他可能與飢餓有關的影響因子(例如:要準備食物,可能是引起受測者生氣的情緒之一);最後,招募的受測對象都是中歐國家的人,所以也無法將此研究的結果擴大或類推到其他地區或族群。

參考文獻:

[1] https://public.oed.com/updates/new-words-list-january-2018/

[2] Fodor, Nandor. "Psychopathology and Problems of Oral Libido in the Use of Language." American Imago 13.4 (1956): 347-381.

[3] https://twitter.com/ChloeKim/status/963234868615196673

[4] de Graaf C. The validity of appetite ratings. Appetite. 1993;21(2):156–160. pmid:8285654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