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in East Asia (ISESEA-6)

文/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 翁渝婷

【活動回顧】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風險中心)代表2017年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in East Asia, ISESEA),邀請國際重要學術研究機構與各大專院校相關科系一同參與本屆ISESEA。ISESEA由國際社會學會(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ISA)中,環境與社會研究社群(RC24)的東亞環境社會學家於2007年發起,每兩年分別於日本、台灣、韓國和中國輪流舉辦。

本屆ISESEA為台灣第二次舉辦,於2017年10月19日至10月22日在台灣大學舉行,並由風險中心、台大社會科學院、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與ISA-RC24共同主辦。ISESEA雙年會不僅有東亞各國學者參與,許多來自歐美的各國學者,亦對東亞生態及環境等議題抱持著相當興趣,而我國目前面對氣候變化、環境問題(例如PM2.5及農田污染等)、核災難及核廢料管理、食品安全等各種範疇之風險,尤其是晚近關於是否進口日本福島核災後受輻射影響之食物,各界爭議不斷。國際間如何確保社會的安全及可持續的未來,為非常重要的議題。

ISESEA-6主題為「東亞跨界風險治理」,由東亞地區的角度,探討面對氣候變遷、空氣污染、核災難和核廢料管理、食品安全及新興技術等廣泛範圍的跨界風險治理。本次大會於台灣環境保護署詹順貴副署長及台大張慶瑞副校長的蒞臨並致詞開啟,除促進東亞環境社會學者間的交流外,亦顯見本屆會議的研討議題十分重要。

【活動回顧】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
【活動回顧】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

本次會議邀請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社會學系Prof. Riley E. Dunlap教授擔任第一場專題演講人,並由台大社會學系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前所長蕭新煌教授主持。藉由Prof. Dunlap從環境的生態世界觀,至蕭教授對於環境保護的深入見解,讓各界對於環境風險的價值觀轉型更加明瞭。Prof. Dunlap介紹美國如何影響國際氣候治理,檢視美國自1990年代的全球暖化下,長期否認氣候變遷,導致其演變為人類的重大議題。

【活動回顧】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
【活動回顧】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

接著,邀請到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社會學研究所王俊秀教授擔任演講者,其主持人為任教於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文學部社會學研究室,同時也是RC24主席的Prof. Koichi Hasegawa。兩位教授皆致力於環境議題之研究,透過本次大會得到東亞地區對於環境保護可借鏡之處,加強東亞各國於跨界永續環境保護之策略。王教授說明在社會學上自然農業應屬於社會運動,而非農業實踐。自然農業運動(natural farming movement, NFM)須動員各項資源,並賦予利益相關者權力,從而實現「共善(common good)」。

【活動回顧】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
【活動回顧】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

最後則是邀請到IASS(Global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at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ustainability Studies)國際學術研究學人培訓兼KLASICA(Knowledge, Learning, and Societal Change Alliance)主席,Prof. Ilan Chabay演講,本場次的主持人是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及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教授。IASS-KLASICA及風險中心同為學術研究機構,透過德國與台灣單位溝通、交流的方式,以社會風險研究與治理議題,建立國際共同平台。Prof. Chabay提到人類正面臨迫切的全球化環境影響,不僅需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背景知識,設定理想的國家目標與路徑,更需要個人、團體與機構共同達成變革。

【活動回顧】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
【活動回顧】第6屆東亞環境社會學國際研討會

除了上述三場精彩的專題主題演講外,本次會議亦有五大場次,達65篇以上共計20場的論文發表會。透過國際學者的經驗分享,促成各界學者相互瞭解與激盪討論環境社會學新興領域、東亞氣候變遷與環境問題、環境永續發展、環境的風險與治理及各國核能議題等等,並探討各國脈絡異同之處。ISESEA-7將於南韓舉辦,期待兩年後的環境研究議題的創新與學術交流的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