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常常收到訊息,說多吃紅肉會增加罹癌風險,近來這則研究再討論雞肉與胰臟癌的關係,會讓人覺得是不是連雞肉也不能吃了?但是科學研究方法有許多種,在看到這則新聞時,你可能需要小心聳動的標題,但這份研究難道就有問題嗎?有問題的或許或是解讀科學研究的過程,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來為我們解釋,該怎麼看待這份研究。

議題:吃雞肉致胰臟癌風險增72%

背景描述:

近日多則新聞報導:「研究:吃雞肉致胰臟癌風險增72%」。報導中引用《流行病學年鑑》(Annals of Epidemiology)研究報告:<A Pilot Case-Cohort Study of Liver and Pancreatic Cancers in Poultry Workers>,以及《國際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研究報告:<Meat and fish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報導中指出「攝取動物脂肪和胰臟癌風險有關,一般認為紅肉可能容易提高胰臟癌風險,但卻恰好相反,從雞腫瘤病毒的研究發現,吃雞肉反而可能與胰臟癌更相關。」

新聞指出:

  1. 雞腫瘤病毒可能在處理雞肉過程中傳染到人類身上,一項針對3萬名家禽工作者的研究顯示,屠宰雞隻的工人罹患胰臟癌和肝癌的機率,竟是一般人的9倍,而一名有50年煙癮的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
  2. 歐州癌症和營養前瞻性調查(EPIC)用了10年時間追蹤47萬7千人,發現每天食用50公克的雞肉,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72%,調查小組認為,禽類被餵食生長激素可能是原因之一,另外,也不排除是家禽中所發現到的癌症病毒所導致。

詳細報導:

1.吃雞肉會得胰臟癌?醫:風險增加7成「9件事」擊退癌王
2.美研究:吃雞肉致胰臟癌風險增72%

引用報告:

1.A Pilot Case-Cohort Study of Liver and Pancreatic Cancers in Poultry Workers.
2.Meat and fish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專家怎麼說:

2019年09月26日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講座教授 邱弘毅

由目前新聞報導所引用的兩項研究,分析的數據都是小樣本,不具有統計效力,因此也產生結果不一致的現象,也就是不同性別、年齡層對於攝食雞肉是否造成胰臟癌結果不同。同時兩篇文章的討論也都很保守的表示,只是在小樣本上看到統計上的相關,並不能明確證實攝食雞肉與胰臟癌有因果相關。文章發現屠宰家禽業者有9倍的罹患胰臟癌危險性,由於多數罹癌者並未接受訪問獲得資料,因此分析並未去掉胰臟癌其他重要危險因子如肥胖、飲食及喝酒習慣對此一癌症的影響,而處理家禽是否就代表吃雞肉,也未在文章中明確描述,再加上我國雞肉都是煮熟後再食用,其可能帶有的病毒也被殺死,是否仍能致癌,是未被證實的說法。另外,新聞報導解讀成每天食用50克雞肉,胰臟癌的風險增加72%,是過度引伸研究結果,因為該研究,不論攝食量分層5到小於10g、10到少於20g,以及20g以上,均未有統計顯著高的胰臟癌致死風險,只是在趨勢上看到有增加的現象,但罹患風險仍然極低,因此民眾不必驚慌,否則以我國大部份的民眾每天幾乎都吃到不少雞肉,但胰臟癌卻未排名到癌症死亡率前五名,且大部分罹患胰臟癌的病患,都有一些重要的危險因子如肥胖、喝酒的習慣,沒有這些習慣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極低。

 

2019年09月26日
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 劉嚞睿

目前肉雞的飼養期約為32至35天,部分民眾誤以為是施打生長激素迫使雞隻快速生長。生長激素的價格不菲,雞農絕無可能花費比飼養成本更高的價格來施打生長激素。現在肉雞能快速成長的原因主要有三:遺傳育種的選拔、飼料營養的優化,以及飼養環境的改進。以遺傳育種的方式選育飼料效率優良的品種,因此雞隻本身的生長速度較快;改良飼料配方,使飼料的營養組成更能精準符合雞隻生長所需;飼養環境的改進,避免因疫病與緊迫所造成雞隻的生長遲緩。以上均為雞隻不需施打生長激素,即能快速生長的原因。

此篇與事實查核中心合作,刊載於事實查核報告176,報導為:【錯誤】媒體報導「美醫研究:吃雞肉胰臟癌風險增72%」?,其他相關議題也歡迎引用本篇專家說法。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