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7日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 彭元興

中國大陸於2017年7月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分批禁止部份固體廢棄物輸入,環保署查察《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之廢塑膠及廢紙進口量增多,恐影響國內的環境,故研擬增列「管理要件」來調整進口廢棄物的規範,以確保輸入我國之廢紙確實屬於國內產業用料的需求,並掌握流向及運用情形。

2018年初,中國大陸啟動「禁廢令」拒絕歐美出口的廢棄物,每年的「洋垃圾」嚴重影響臺灣各大造紙廠,增加了進口廢紙量,臺灣廢紙回收廠是否有倒閉的危機?回收體系崩解是否會衍伸環境問題?臺灣是否會因為中國大陸「禁廢令」淪為世界垃圾場?本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禁廢令」究竟會破壞40餘年建構的廢紙供應鏈,還是是轉型的契機?在此關鍵時刻,值得產官學界進一步思考。

臺灣國內近年來採購廢紙的情況?

台灣造紙工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造紙公會)每年可統計七十餘家造紙工廠會員的數據,包括紙廠各年度收購的廢紙量(稱作回收紙消費量,如表一),以及廢紙做成回收紙的類別(稱作回收紙利用,如表二),可以看出造紙工廠收購廢紙的總量(含國內回收以及國外進口),和使用廢紙來製成回收紙與紙板的總量,的確逐年上升。這說明了,雖然臺灣近年收購的廢紙總量逐年成長,但因為生產回收紙與回收紙板的需求也成長,回收體系不會因此崩解。而且從圖一跟圖二的「2017/2018年回收紙消費量比例圖」來看,雖然廢紙總量逐年上升,但是造紙工廠購買國內和國外廢紙的比例並沒有太大改變,以2017年和2018年為例,進口的廢紙約只占三分之一,不會太影響臺灣的廢紙回收產業。

從上述統計資料來看臺灣國內廢紙供應鏈呈現成長,假如以廢紙年收集量300萬噸,售價在5-7元/kg (賣到工紙[1] 廠的售價)來估算的話,國內廢紙供應鏈的產值,可以達到150-210億元。

表1 2016-2018年回收紙消費量和進口量統計表

單位:公噸

年度分類廢紙國內進口
2016回收量3,588,8092,880,000708,809
比例80.25%19.75%
每噸紙耗廢紙量1.192
2017回收量3,533,5902,410,0001,123,590
比例68.20%31.80%
每噸紙耗廢紙量1.130
2018回收量3,954,8152,690,0001,264,815
比例68.02%31.98%
每噸紙耗廢紙量1.173
資料來源:2019年造紙公會統計年報。

表2 2016-2018年回收紙利用統計表(造紙公會統計年報,2019)

單位:公噸

年度分類紙與紙板紙板
2016生產量3,937,5913,009,502928,089
比例100%76.43%23.57%
2017生產量4,024,2513,124,922899,329
比例100%77.65%22.35%
2018生產量4,253,5983,372,532881,066
比例100%79.29%20.71%
資料來源:2019年造紙公會統計年報。
中國大陸「禁廢令」對臺灣廢紙供應鏈的影響

圖1 2017年回收紙消費量比例圖
資料來源:2019年造紙公會統計年報。

中國大陸「禁廢令」對臺灣廢紙供應鏈的影響

圖2 2018年回收紙消費量比例圖
資料來源:2019年造紙公會統計年報。

臺灣為何要進口廢紙?

臺灣為何要進口廢紙?首要是補足國內廢紙量的不足,另外是國內廢紙經過多次回收再利用,紙張的物理性質不足,必須以進口廢紙(特別是美國廢紙)的纖維強度來彌補物理性質不足,滿足客戶的品質需求。

依據2019年造紙公會公布的統計資料(表3)來看,2017年及2018年混和紙進口量劇增,達20.1萬噸(增加16.7萬噸),推測是因為大陸管控洋垃圾,導致廢紙售價大跌,國內廠商進口廢紙再加工為濕漿板後出口。雖然混合紙進口量遽增,但從圖3、4看出,目前我國進口回收紙主要大宗還是以紙箱類為主。不同回收紙品種類的功能不同,再製紙品對回收紙品質的要求也不同,舉例來說,脫墨紙為白紙板再生原料、舊報紙雜誌為灰紙板再生原料、環保衛生紙則需辦公室報表紙、書報雜誌紙和便當盒/牛奶盒淋膜紙漿作為再生原料。因此,臺灣需要進口不同種類的回收紙來因應不同的再生原料需求。

表3  2016-2018年進口回收紙類別統計表

單位:公噸

年度紙箱類牛皮紙類脫墨紙類代漿紙類書報
雜誌類
其他*合計
2016690,0294,8342,6551,5312,7087,052708,809
20171,052,4133,94720,4705,7536,44934,5581,123,590
20181,027,9985,26316,4524,6469,038201,4181,264,815
* 其他:混和紙包括雜紙、灰卡紙及其他類等。
資料來源:2019年造紙公會統計年報。
中國大陸「禁廢令」對臺灣廢紙供應鏈的影響

圖3 2017年回收紙進口分類比例圖
資料來源:2018年造紙公會統計年報。

中國大陸「禁廢令」對臺灣廢紙供應鏈的影響

圖4 2018年回收紙進口分類比例圖
資料來源:2019年造紙公會統計年報。

中國大陸頒布「禁廢令」如何影響台灣紙廠和回收產業?

國內廢紙的價格會隨著工紙價格及進口廢紙價格而變動。歷年來,國內廢紙價格維持在低於進口廢紙價格1-2元/kg水準。我國廢紙供應鏈由三個層次所建構,第一層為拾荒者(資源回收者)、公所清潔大隊、公益團體(如慈濟等宗教團體)、大賣場、紙器廠等。第一層所收集的廢紙特別是「拾荒者(資源回收者)、公所清潔大隊、公益團體」,再轉運到第二層的中盤商、大盤商處理。大部份廢紙經過分選後,經打包機打包成紙磚500-1,100 kg (美廢500 kg、日廢1,100 kg、歐廢900-1,000 kg、國廢900 kg居多),再運送到第三層的工紙廠販售交貨。

歷年來,因為國內廢紙的成本低於進口廢紙,所以國內各工紙廠,無不優先使用國內廢紙(國內廢紙最大化),使得國內廢紙市場的供給小於需求,並由廢紙大盤商主導價格及品質,且廢紙內混有雜物、灌水等情事屢有發生,國內廢紙的品質並不穩定。即使國內廢紙的品質不一定優良,但因為長期以來供給小於需求,所以2014年仍有廢紙供應量高達301萬噸、回收率高達70%的盛況。目前國內廢紙的得漿率[2] 在80-85%,而進口廢紙的得漿率則在84-88% (依造紙廠實務經驗,美廢及日廢約在86-88%,歐廢約在84%)。

依國內廢棄物清理法規範,家戶或其他非事業所產生之垃圾為「一般廢棄物」,但是垃圾經廢紙商夾雜廢紙進入工紙廠,則轉換身分為「事業廢棄物」,工紙廠必須自行設法以合法處理。假如以廢紙年收集量300萬噸,得漿率85%來估算的話,工紙廠協助政府處理一般廢棄物高達45萬噸/年,相當於2座焚化爐(900噸/日)的處理量[3] 。工紙廠常年來要求廢紙商能夠落實分選作業,提高得漿率,以降低備漿系統的單位耗電量及廢棄物處理費用,但是在需求高於供給的格局下,往往無法落實。

自中國大陸於2017年7月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來,因為驗收雜質的標準相當嚴格(需低於0.5%),絕大部份的廢紙無法進入中國大陸,導致國際廢紙的價格大跌。但是廢紙的價格是運費加上收集處理的成本,因此國際廢紙的售價再低,長遠來看,應會高於運費[4] 。此局勢的轉變,直接影響到國內廢紙的供應鏈,由傳統的「需求高於供給」轉為「供給高於需求」,工紙廠對於廢紙商品質的要求,於2017年下半年開始,已能逐步落實,這可以從表2中明顯下降的每噸紙耗廢紙量來旁證,從2016年數據與2017年上半年數據相比較,每噸紙耗廢紙量下降約5.0%。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17噸廢紙/噸紙板的數據可能無法反映真實狀況,因為大陸各大工紙廠(如玖龍、理文等)為因應中國大陸的禁廢令,於2017年開始在海外建立濕漿板基地,來解決廢紙短缺的營運困境。國內亦有部份造紙廠配合此營運模式(進口美國廢紙,如AOCC等,在台灣加工為濕漿板,再出口至中國大陸),但是數量有多少,目前沒有正式統計資料可參考。但是從2018年混和紙進口量較2017年增加16.7萬噸來估算(假設增加量全部使用在濕漿板),每噸紙耗廢紙量則可以修改為1.12噸廢紙/噸紙板[5] 。由於原本計算時沒有扣除紙箱類廢紙使用在濕漿板的資訊,所以實務上,每噸紙耗廢紙量將會更低。若將每噸紙耗費紙量修改為1.12噸,顯示國內廢紙的品質在大環境驅動下,已逐漸提升。

這現象可以從造紙公會的統計資料來佐證,廢紙消費量與紙板生產量成正比關係。以2018年統計顯示,紙板產量為337.3萬公噸,較前一年(2017) 312.5萬公噸,成長7.94%,廢紙消費量為395.5萬公噸,比前一年(2017) 353.4萬公噸,成長11.91%,其中進口量比例穩定維持32%。至於造紙廠末端收購價格並未大幅波動,惟造紙廠為求提升品質,積極實施正確分類和雜物雜紙容許率驗收。

從以上資料顯示,自2017年7月中國大陸限制洋垃圾以來,對於國內廢紙供應鏈最直接影響的是「未經分類的廢紙中/大盤商」。反而工紙廠在「供給高於需求」的條件下,可以落實長年來無法執行的品質要求,這會導致目前沒有分類廢紙的大/中盤廢紙商無法交貨,直接影響到交貨給大/中盤廢紙商的第一層拾荒者(資源回收者)及公所清潔大隊。此部份的影響層面,依2017年資料來估算,約佔了整體廢紙供應鏈的16%[6] ;但經一年的盤整,從2018年資料顯示,部份廢紙商提升體質、強化分類後,沒有廢紙分類的廢紙商已降至6.6%[7] 。此現象說明國內廢紙供應鏈已逐漸朝正向循環發展。

國內廢紙的價格會隨著工紙價格及進口廢紙價格而變動,當進口廢紙的國際行情下跌,再加上工紙廠營運不旺時,自然工紙廠的收購價格會同步下跌。這在2008-2009年金融海嘯時,亦發生過類似的情事,但隨著經濟的復甦,而逐漸回復到正常水準。但是,預期短期內中國大陸的「禁廢令」不會改變;假如廢紙價格長期低迷,會直接影響到第一層拾荒者(資源回收者)及公所清潔大隊資源回收的意願。特別是低收入階層的拾荒者(資源回收者),他們的生計主要就是仰賴辛苦收集的廢紙。另外,各縣市公所清潔大隊處理資源回收物品的做法不一致,主要還是以外包為主,2018年的招標,在2017年就已完成,當時的決標價假如高於廢紙行情的話,外包商勢必會虧本,虧本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就不願履行合約,甚至廢標。而來年的標案,是否有意願再投標,將會隨市場變動而考量。

針對廢紙價格隨市場變動問題,造紙產業曾於20餘年前,提出「廢紙平準基金」的建議,但是廢紙被定位在有價的原料,會隨市場波動,不被政府接受,而不了了之。

進口廢紙導致國內大量廢紙量無處去對台灣環境的影響?

依2017年資料來估算,約會有47萬噸沒有分類的廢紙(約佔整體廢紙的16.3%),無法進入廢紙供應鏈。但從2018年資料顯示已降至19萬噸沒有分類的廢紙(約佔整體廢紙的6.6%)。這些沒有分類的廢紙勢必隨著一般廢棄物,進入縣市公有焚化爐中處理,相當於1座焚化爐(600噸/日)的處理量,不僅無法有效資源再利用,同時提高了CO2的排放量。

從「生命週期成本」概念來估算,假設國內廢紙年收集量300萬噸,得漿率在85%,備漿系統單位耗電量為200 kWh/噸漿來估算。廢紙因有效的分選處理,假如得漿率可以提高至90%,備漿系統單位耗電量預估可以降低20%,則工紙廠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將會下降15萬噸/年(45 - 30 = 15),年用電量將下降12,000萬度(40 x 300 = 12,000)。

從循環經濟的觀點,如何有效輔導目前沒有廢紙分類的大/中盤廢紙商,協助建置廢紙分類設備及人力,提高廢紙的品質,達到工紙廠驗收的標準,讓廢紙重新回到廢紙供應鏈,才是面對中國大陸禁廢令最好的解決方案。也因此,造紙產業應該重新思考廢紙供應鏈,工紙廠及廢紙商策略夥伴關係的定位,並從經濟誘因著手,雙方有長期利潤後,才能建構永續經營的環境。

臺灣如何借鏡美國廢紙系統達到有誘因的分類制度?

國際具規模的主流廢紙出口國的規範有二項:禁含物/雜物(Prohibitive Materials)及禁含雜紙/不合格廢紙(Outthrows)。以國內較多進口的美廢11號[8] 而言,雜物不得超過1%、雜紙(不合格廢紙)總量不得超過5%。雜物及雜紙的含量高低,會決定廢紙的售價,越乾淨的廢紙,價格越高。只要工紙廠重新建立廢紙檢收的遊戲規則,落實執行,讓廢紙商有廢紙分類的經濟誘因,廢紙商為了利潤,勢必會配合分類作業。

國際具規模的主流廢紙出口國(如美國、日本、歐洲等)均有雜物及雜紙容許率標準,國內大宗進口的舊瓦楞紙箱的國際規範說明如表3。廢紙夾雜膠帶或是少量雜紙等情事普遍,假如依據環保署107年8月13日預告《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修正草案中,規範不得夾雜非紙材質,這等於完全切斷國外廢紙進口,造紙產業將無法有效永續經營。

表4 國內大宗進口的舊瓦楞紙箱的國際規範

國/區域別日本美國 歐洲   
紙種分類瓦楞紙板舊瓦楞紙箱經分選舊瓦紙箱普通瓦楞紙板瓦楞紙板
雜物容許率A類 0% (*1)
B類 0.3% (*2)
1%0.5%非紙雜物
1.5%
總雜物
2.5%
非紙雜物
1.5%
總雜物
2.5%
雜紙容許率3%5%2%10%
(僅容許其他紙板或包裝用紙)
5%
(僅容許其他紙板或包裝用紙)
*1 A類:非造紙原料且混入會造成嚴重問題之物,例:芳香紙、轉印紙、蠟紙、附著食品殘渣/油污之紙等……。
*2 B類:不希望被混入造紙原料之物,例:貼紙、非碳複寫紙、感熱紙、廣告夾頁、雜誌等……

政府因應禁廢令制定產業用料進口政策之歷程

環保署於107年8月13日預告《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修正草案,針對(三)廢紙應符合下列要件:1、僅限回收之未漂白牛皮紙或紙板及瓦楞紙或紙板,且不得夾雜非紙材質。2、於輸入時,僅得由依法辦理工廠登記或符合免辦理登記規定之工廠輸入、使用。

環保署為了消除輿論的反彈,在沒有與造紙產業界相互溝通下,同時在非造紙專業的學者專家背書下,倉促推出修正草案,在實務面不可執行,同時嚴重影響到廢紙回收供應鏈。此修正草案除了消除目前輿論壓力外,長遠而言,對造紙產業及廢紙回收供應鏈,會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分別說明如下:

(1) 不得夾雜非紙材質

中國大陸2017年7月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中,規範雜質不得超過0.5%,已造成絕大部份的國際廢紙無法通過中國大陸海關的檢驗,所以會有國際「洋垃圾」的風暴。今環保署的修正草案中規範「不得夾雜非紙材質」,表面上看起來比中國大陸更為嚴格,實務上,國際廢紙市場並沒有「不得夾雜非紙材質」標準的規範,國際具規模的主流廢紙出口國(日本、美國、歐洲)均有雜物及雜紙容許率標準,廢紙夾雜膠帶或是少量雜紙等情事普遍。目前環保署修正草案中不得夾雜非紙材質的規範,等於是完全切斷國外廢紙進口,造紙產業將面臨實際經營的困境。建議環保署修改草案要件之說明,應以「雜物」一詞取代「非紙材質」,以符合國際廢紙管控的規範。並以歐洲總雜物容許率為參考基準,以「雜物不得超過2.5%」務實管理。

(2) 僅限回收之未漂白牛皮紙(或紙板)及瓦楞紙(或紙板)

依據圖3造紙公會2017年進口廢紙分類統計,可以看出紙品種類功能及品質都要求不同,實務上需要進口不同種類的廢紙,以補足國內原料品質和數量缺口。

修正草案要項僅將「未漂白牛皮紙或紙板」及「瓦楞紙或紙板」,視為產業用料並不周全,進口紙種也過度侷限,同時忽略不同紙種生產所能負擔的原料成本。我們可以預見修正草案落實執行後,國內大中小型造紙廠(30-50家)必定面臨原料供應不穩定甚至缺乏的困境。不同紙種的應用如下:

  • 書報雜誌紙類

書報雜誌紙類中的報紙主要應用在生產白紙板,為國內白紙板廠必要進口的原料。美廢報紙進口中歸類在美廢6號(雜質0.5%、雜紙2%)、美廢7號(雜質0%、雜紙2%)、美廢8號(雜質0%、雜紙0.25%)、美廢9號(雜質0%、雜紙0%)。美廢報紙是相當乾淨的紙類,建議不需許可輸入。

  • 代漿紙類

代漿紙類如未印刷切邊紙等,可以直接替代木漿使用,但因來源甚多,無法以單一CCC code[9] 來歸類,建議不需許可輸入。

建議草案要件之說明,不應只採用稅則號列之單項描述,應相同比照廢塑膠,以產業常用分類修訂紙種為「紙箱、牛皮紙、脫墨紙、代漿紙、舊報紙、雜誌紙、混合紙等」。

(3) 於輸入時,僅得由依法辦理工廠登記或符合免辦理登記規定之工廠輸入、使用

依據修正草案限縮產業用料紙種項目,實施後將大幅增加地方縣市政府審核廢紙進口同意文件處理量,各地縣市政府如未有統一之審核標準,將可能造成維繫紙廠生存所必須之產業用料中斷,營運不確定性大增。縣市環保局除非能提高員額編制,否則以現有人力,可以預見未來此審核業務會外包給顧問公司來執行。

最後經環保署與造紙業界充份溝通後,於107年10月4日公告《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修正案,有關廢紙的修正部份,說明如下:

廢紙,應符合下列要件:
於輸入時,僅限回收且經妥善分類之未漂白牛皮紙或紙板及瓦楞紙或紙板,或由已漂白化學紙漿為主製成之其他紙或紙板,並應檢附其用途係供國內業者產製紙或紙製品之證明文件。
於輸入時,應由依法辦理工廠登記之紙或紙製品製造業輸入、使用。

 

環保署公告修正案中,以CCC codes做為未來管控規範的依據,紙箱類、牛皮紙類、脫墨紙類、代漿紙類、書報雜誌紙類、混和紙等六大類的相對應CCC codes說明如表5。其中代漿紙類目前無法找出相對應的CCC code。

表5 造紙公會廢紙分類相對應CCC codes及環保署公告規範對照表

CCC code名稱造紙公會分類環保署預告草案
47071000006回收(廢料及碎屑)之未漂白牛皮紙或紙板及瓦楞紙或紙板紙箱類、牛皮紙類免許可
47072000004回收(廢料及碎屑)之其他紙或紙板,由已漂白化學紙漿為主製成,未整批著色者脫墨紙類免許可
47073010000回收(廢料及碎屑)之舊報、舊雜誌、印刷或校樣紙書報雜誌紙類修正後
需許可輸入
47073090003回收(廢料及碎屑)之其他以機械紙漿為主製成之紙或紙板代漿紙類修正後
需許可輸入
47079000009其他回收(廢料及碎屑)之紙或紙板包括未分類整理之廢料及碎屑混和紙許可輸入

環保署於107年10月4日公告【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修正案,不僅可以有效規範洋垃圾入侵,同時兼顧造紙產業用料需求,進口廢紙總量的83%可以免許可進口(2018年造紙公會統計資料)。其餘17%廢紙量,假如造紙業界生產有迫切需求時,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39條,申請「事業廢棄物通案再利用」許可,以長期有效解決造紙產業的需求。

註釋:

[1] 工紙意指「工業用紙」,是用來製成紙箱、紙盒、紙盤與紙杯等的紙張或紙板。

[2] 得漿率=回收漿量/廢紙量

[3]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計算。

[4] 假如國家對於垃圾處理有補助或垃圾處理費太高,則另有考量。

[5] 公式如下:[3954815 - (201418 - 34558)] / 3372532 = 1.12

[6] 公式如下:(288 - 241) / 288 = 16.3%

[7] 公式如下:(288 - 269) / 288 = 6.6%

[8] 美廢11號:舊瓦楞紙箱,其面層為為仿箱板紙漿、麻漿或牛皮木漿,打包供貨。

[9] 中華民國輸入貨品分類表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