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絡綠電交易市場:以區塊鏈替再生能源代幣化
新聞聯絡資訊:
聯絡人:政大資管系教授兼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恭
email:chenk@nccu.edu.tw

研究團隊資訊:
執行機構:國立政治大學
計畫名稱:新興科技創新營運模式-金融科技創新營運研究中心設立與維運計畫

內容介紹:
網際網路是資訊(information)的網路,而區塊鏈是資產(asset)的網路。前者降低了資訊傳遞的門檻,帶來資訊大爆炸,現在人人都有讀不完的「書」。後者降低了資產轉移的門檻,讓交易市場更加活絡。現在人們都很熟悉將資訊「上網」,但未來人們還得學著將資產「上鏈」。

發電原本是政府才能做的事,例如蓋火力、風力、水力或核能電廠,一般人都只能用稅金參與。但現在人們已經可以在家中屋頂架設太陽能板,發電自用或賣電給台電。此外,隨著 2017 年政府修正《電業法》。台灣在 2019 年出現了第一家可以合法賣電的民間業者,讓綠電交易市場更加活絡。換句話說,目前的綠電交易模式已經從台電與民眾的一對一關係,發展成投資者、平台、電網與消費者的多對多關係。

人們不再只能扮演消費者「買電」,也能成為投資者「出資」太陽能電廠,成為電力市場的供給者。當前的綠電交易模式與群眾募資相當類似,人們可以出資認購特定太陽能電板未來幾年的收益。舉例來說,假設人們出資 2 萬元認購一片太陽能板,未來 20 年可能總共可以回收 3 萬元的售電收益。多出來的 1 萬元,就相當類似人們定存 20 年或投資房地產所賺得的利潤。

但目前人們出資太陽能電板的權益,普遍是以紙本合約的形式呈現不易轉讓,也就無法創造出綠電的二級交易市場。若能運用區塊鏈,將人們出資太陽能電板的權益代幣化,未來可望就能像是當前交易比特幣一樣交易太陽能電板的權益。

此外,目前投資者可以按照一片一片的太陽能電板為單位出資,但未來若進一步發展出風力、地熱等再生能源售電業,市場上就缺乏天然的單位可以區分哪位出資者佔了多少這個再生能源案場的權益。此時,就相當適合運用區塊鏈將權益代幣化,替再生能源案場訂下「最小交易單位」。

若能先以太陽能電板驗證再生能源代幣化的做法可行,未來當政府進一步開放更多再生能源類別時,就能將目前太陽能電板權益代幣化的成功經驗,直接「複製」到新的再生能源類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