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50會議」專家意見
1972年聯合國人類與環境會議通過《斯德哥爾摩宣言》,這份宣言是後續環境政策的重要基礎。今(2022)年是《斯德哥爾摩宣言》發布的第50年,聯合國在6月2、3日於瑞典召開大會,在大會結束時共同主辦國瑞典與肯亞發表聲明提出三大呼籲。在會議之前,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EI)與印度能源、環境與水理事會(CEEW)兩個智庫也發布報告《斯德哥爾摩+50:解鎖更美好的未來》(Stockholm+50: Unlocking a Better [...]
閱讀更多監測更多野鳥種類 有助防範禽流感 新聞稿
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今(20)日發布最新研究,分析禽流感病毒十多年來的演變,發現一個依賴不同鳥類宿主的複雜傳播網絡,這表示透過監測更多種鳥類、野鳥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狀況,有助於提前防治禽流感傳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評論,專家也同意監測禽流感時,擴大目前監測台灣野鳥的種類,以及加強查緝走私的野鳥與家禽,有助於台灣防範禽流感。
閱讀更多「野生鳥類的生態歧異驅動禽流感外溢與全球傳播」專家意見
2022年5月11日晚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發佈一篇研究〈以瞬時重力訊號追蹤地震的增長〉。這篇研究指出透過機器學習,可以準確地判別以光速傳遞的瞬時重力訊號,並依此評估地震的演變,提早在地震規模2-5時,開始監測該地震的成長規模,達到早期預警效果。台灣屬於地震頻繁的地區,若能更快速預警地震,有助於減少人員傷害。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也邀請專家說明台灣的地震、海嘯預警是否有機會應用這個新技術?
閱讀更多光速傳遞的訊號能加速預警地震? 新聞稿
今(2022)年5月11日法國蔚藍海岸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研究,為了克服地震波預警相對較慢,以及可能低估規模7以上地震的問題,採用光速傳播的瞬時重力訊號(Prompt Elastogravity Signals, [...]
閱讀更多「光速可預警地震」專家意見
2022年5月11日晚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發佈一篇研究〈以瞬時重力訊號追蹤地震的增長〉。這篇研究指出透過機器學習,可以準確地判別以光速傳遞的瞬時重力訊號,並依此評估地震的演變,提早在地震規模2-5時,開始監測該地震的成長規模,達到早期預警效果。台灣屬於地震頻繁的地區,若能更快速預警地震,有助於減少人員傷害。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也邀請專家說明台灣的地震、海嘯預警是否有機會應用這個新技術?
閱讀更多「WMO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升溫達1.5°C的可能性大約為一半」專家意見
昨(5/10)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更新報告,指出在2026年前,全球年平均溫度有50:50的可能性,至少一年升溫超過1.5°C。且2022-2026年間,有93%的可能性,刷新過去有史以來最高溫的紀錄。這表示我們已經越來越靠近《巴黎協定》呼籲守住的目標。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這份更新報告。
閱讀更多「氣候變遷增加跨物種病毒傳播風險」專家意見
2022年04月28日,國際期刊《自然》發布一篇研究〈氣候變遷增加跨物種病毒傳播風險。研究採用哺乳動物的棲息地、生態環境因素,以及不同哺乳類遷移的範圍為指標,繪製地圖。並依此建立模型,推估人類與這些哺乳類的最大重疊熱點地區。研究估計到2070年,至少會發生一萬五千次新的跨物種病毒傳播,且高溫濕熱的亞洲及非洲發生機率最高。這篇研究受到國外媒體的大量關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也邀請專家提供專業觀點。
閱讀更多「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專家意見
2022年4月19日晚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布一篇新研究〈可逆電轉氣系統用於能源轉換於儲存〉(Reversible Power-to-Gas systems for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在走向零碳電力的過程中,儲能系統是讓電力調度更有彈性的關鍵,據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台灣電轉氣儲能系統的技術進展。
閱讀更多IPCC 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 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的減緩」決策者摘要 中文翻譯
今(2022)年4月4日國際IPCC發布最新的氣候變遷WG3報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偕同財團法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IPCC報告決策者摘要中文翻譯。
閱讀更多「IPCC AR6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的減緩」重點摘要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2年4月4日台北時間23:00,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2022:氣候變遷的減緩〉。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摘錄報告決策者摘要重點,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