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全球深海微塑膠分布」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Nature)研究,分析2014年至2024年間從1,885 個全球海洋微塑膠觀測站點收集到的數據,發現在全球海洋水體中幾乎都有微塑膠的觀測數據,包含從近岸到外海,以及從海洋表層到較深的深度,顯示出海洋是一個重要但我們還沒有完全瞭解的微塑膠儲存庫。科學家建議我們怎麼看待這樣的研究結果?
閱讀更多

「研究揭高品質深偽影片人臉有逼真心率訊號」專家意見

今(4/30)日《圖像前沿》期刊發布一篇研究,分析多個公開的深度偽造(Deepfake)影片,發現能在高品質的深度偽造影片中偵測到和真實影片的人像相似的心率訊號,更難辨識影片真偽。這篇研究有諸多限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深偽技術的專家解析,我們是否需要擔心更難被偵測和辨別的深偽影像,以及如何看待研究結果。
閱讀更多

「伊比利半島大規模停電事件」專家意見

2025年4月28日,西班牙與葡萄牙發生大規模停電事件,造成數百萬人無電可用。根據初步報導,這次停電可能與高壓線路故障和大氣震盪等多個原因有關,連帶影響到整個伊比利半島的電力系統。目前停電的原因仍在調查過程中,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國家能源公司也提出可能的原因。我們應該從什麼觀點來檢視這起事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科學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兩款阿茲海默新藥有望六月開放自費」專家意見

兩款早期阿茲海默症的單株抗體藥物,即將於六月在台灣開放自費使用,臨床指引正在制定中。但目前這兩款藥物的效果來自國外臨床試驗,與實際臨床用藥情況可能不同,如何根據科學證據,正確的理解藥物效果與限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藥物的實際療效與可能風險,提供給公眾實用、審慎的參考資訊,期盼幫助公眾與病患和家屬做重要的決定。
閱讀更多

「NOAA資料庫將於五月關閉」專家意見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網站上公告了14個與海洋、地震、河口相關的公開數據資料庫,即將於五月停止運作,並且不可再取得資料的消息。 美國的研究單位,像是哈佛大學開始建立備份援助系統,美國氣象學會也呼籲研究者採取行動,向所在地參眾議員反應。這些資料庫關閉對學術研究有什麼影響?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科學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下肢冰冷和沉重感可能是被低估的早期靜脈曲張症狀」專家意見

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 Heart)於今日(4/16)發表一篇研究,指出腿部對寒冷敏感以及腿部沉重感與靜脈曲張有關。這篇研究是觀察性的研究,無法推論因果關係,且依賴參與者自述症狀而非臨床診斷,尚未蒐集相關治療資訊。台灣專家建議我們怎麼看待腿部對冷敏感、沉重感的狀況與靜脈曲張之間的關係?
閱讀更多

「陽明山小油坑火災」專家意見

2025年4月14日中午,民眾通報陽明山小油坑起火,並持續至下午16:32分撲滅火勢。根據報導,初步推估起火原因是設在步道兩側的空氣品質感測儀器自燃。台灣因環境潮濕,少有森林火災,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這次的事件,可能的影響。
閱讀更多

「《科學》期刊研究確認在台灣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科學》於今日(4/11)發表一篇研究,確認一具在台灣外海打撈上岸的古人類下頷骨化石,屬於一名丹尼索瓦人男性。丹尼索瓦人是一支已滅絕的古人類族群,過去僅在西伯利亞南部與青藏高原確認發現丹尼索瓦人的直接分子證據,如DNA。這篇新研究顯示,丹尼索瓦人的活動範圍可能比過去認知的更為廣泛。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第三方專家以及研究作者解析研究意義與重要性。
閱讀更多

「親代照顧可以增加後代抵抗高溫的能力」專家意見

2025年3月05日上午8:01分,國際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系列》發布台灣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熱壓力對於子代的影響取決於親代照顧的組成〉。 研究結果指出未來在評估暖化對生物的影響時,也應納入不同生長階段、親代照顧組成的影響,才能更準確的評估一個物種的脆弱程度,並依照其生長階段制定合適的保育策略。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解析研究對於制定保育策略的幫助。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