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神經科學家艾利澤.馬斯利亞的研究被質疑造假,會造成什麼影響?」專家意見

著名神經科學家Eliezer Masliah(艾利澤.馬斯利亞)發表的多篇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研究,被美國一位記者Charles Piller(查爾斯.皮勒)提出可能造假的疑慮,但是,目前並未公布是哪兩篇研究、分屬哪些期刊、可能偽造的圖片是哪一個實驗結果;也仍不知道若證實研究結果有誤,是因作者蓄意造假抑或誤植;若為誤植,又需要何種更正。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機制與藥物的專家釋疑。專家提醒,在詳細的NIH調查報告出爐前,仍需謹慎看待這起事件。
閱讀更多

「研究顯示多巴胺不是造成安慰劑止痛效果的直接原因」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刊登一篇德國團隊的研究,發現多巴胺不是安慰劑止痛的直接原因。作者推測,多巴胺可能是發揮間接而不是直接的作用。作者表示,若要運用安慰劑效應以獲得最佳的治療結果,有必要進一步探索安慰劑止痛作用背後的神經傳導機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巴胺與神經迴路的專家,解析這篇研究結論。
閱讀更多

「小米粽驗出農藥托福松」專家意見

臺東發生食用小米粽後多人送醫,甚至死亡的事件。根據衛生福利部9月19日檢測小米粽中的「血桐」、「蝸牛」及「食餘」,結果發現食餘中含有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Terbufos)。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農藥殘留監測、管理、風險分析與安全評估等的專家根據自身研究,以及目前對托福松的理解,提供簡短的解析,作為公眾理解和討論農藥與食品安全時,可參考的科學資訊。
閱讀更多

「BMJ期刊研究比較不同偏頭痛藥物的治療效果」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刊登一篇丹麥與英國、德國等團隊合作的研究,比較偏頭痛藥物的療效,發現有收縮血管效果的翠普登(Triptans)類的藥物,比最近上市的更昂貴的三種藥物Lasmiditan、Rimegepant 、Ubrogepant 以及安慰劑,更能有效的緩解急性的偏頭痛。我們邀請研究偏頭痛的專家,解析這篇研究為何重要、對病患有何幫助。
閱讀更多

「北部缺電新聞」專家意見

8月台電表示,不再核供用電給桃園以北5MW以上資料中心。台電在新聞稿中表示,北部用電量供需差距去年達到200億度。行政院發言人、經濟部皆說明,北部電廠與電網不足,電力輸送有耗損也有送電量極限,長期中(南)電北送應該改善。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也提到,目前台灣電網集中、東北電網供需嚴重失衡,電網未來要進行分散工程。科技媒體中心盤點了目前新聞中的討論趨勢與不足之處,邀請電網專家分享觀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