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在太陽能板政策推動與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其廢棄物處置向來廣受討論,於今年(2018年)亦可見新聞媒體對此議題之關注。在媒體報導之討論太陽能板廢棄物之爭議主要有兩項。一是太陽能板製程中廢砂漿的處置爭議,包含非法傾到、健康影響與危害、回收業者之技術能力等。二是現行鋪設之太陽能板將於15-20年後除役,需面對大量廢棄物產生,而臺灣現行缺乏機制之討論。對此,補充專家意見如下:

成大資源工程學系 陳偉聖助理教授

(1)現有報導所提之太陽能板廢棄物(矽污泥)是過去太陽能板進行晶圓切割時之產物,但現已有完善的技術可以進行資源循環處理,未來不會再有這類廢棄物,但過去未妥善處置之廢棄物仍待處理。

補充說明:太陽能板的廢棄物處置有兩個階段,一個是製程中因晶元切割所產生的矽污泥,另一個是未來太陽能板除役後的廢棄物。大多報導中指出會污染環境對健康影響較大的矽污泥,多為4-5年前,現在已有成熟的技術進行資源循環與提煉,並可作為其他行業之原料,如鋼鐵業。但現在仍有過去未妥善處置的矽污泥被存放於閒置廠房與港口,礙於法令規範廢棄物難以跨縣市處置,擁有相關技術的廠商,難以協助。

(2)太陽能板的回收現階段因量少採一般廢棄物處理途徑,預期未來汰換後的太陽能板會進入二手市場,或出現大量廢棄物,因此現階段正在研擬相關規範。由於太陽能板的貴金屬含量低,難以期待業者主動進入回收體系,傾向學習歐洲太陽能板回收機制規範,事前收取處理費,但於政策產出尚未有明確定論。

補充說明:太陽能板的回收,現因主要受天災影響而產生回收更換需求,在回收量不多的情況下,採一般廢棄物的處理途徑,由縣市環保局回收,但未來大量回收的法令與相關機制尚無明確規範。在預期年限與回收量估算的部分,各單位因估算方式差異,結果亦有差距,成為評估相關機制時的不確定性。這主要與太陽能板製造技術快速發展有關,隨著技術進步轉換率提高,預期太陽能板會有二手市場,走向如電子產品的汰換趨勢,因此實際進入廢棄物回收機制的太陽能板會與產量有落差。此外太陽能板在拆解後,主要的成分仍為玻璃,貴金屬含量相當低,對回收業者較不具吸引力。現階段對於回收機制仍傾向參考國外收取處理費的模式,然因太陽能板製程牽涉許多利害相關人,處理費收取的模式與詳細的機制仍待政府部會之間進一步的溝通討論。

中山醫學大學職業衛生學系 劉宏信教授

「以目前的技術與法規而言,太陽能板製程中的污染及健康風險,若依規定保持設備完整性,勞工也依規定做好防護措施,勞工暴露都會符合政府法令規範。經合法處理的廢棄物對環境及人體不會有太多危害,但須注意處理程序可能產生其他污染。」

補充說明:製程部分的廢棄物,因化學物質的含量及純度高,有高度回收價值,若依法規進行回收處理,現有技術可以妥善回收再處理,對環境與人體的安全風險不高,但處理廠的設施及勞工亦應依規定落實相關防護措施,避免勞工暴露危害。但在這個部分仍需注意處理程序的其他污染,如廢氣、廢棄物、廢水的排放。

「未來太陽能板回收的成本是否高於其價值,是未來太陽能板廢棄物處置必須面對的問題,若無利潤難以吸引合法業者進入。若放棄回收機制,直接進行焚化或掩埋,則有化學物質、金屬及各類物質進入空氣、土壤及地下水體中,增加民眾暴露及污染環境的疑慮,應有更好的源頭管理。」

補充說明:未來太陽能板回收的部分,因其貴金屬含量極低,卻又使用相當稀有的物質,如銦、鎵等,雖現有技術有能力進行回收處置,但成本過高,會否造成隨意棄置、管理不當的問題是需考量的方向。另一方面,若放棄資源的回收直接進入焚化,恐有化學物質進入空氣的疑慮。因此在回收機制的規劃上,應有更全面的考量,若能在源頭即有相關的規劃,較有降低隨意棄置導致污染可能。

「以健康風險與暴露機會而言,相關產業勞工在整體製程中的風險高於一般人。 」

補充說明:以健康風險的角度及目前的回收技術而言,太陽能板的廢棄物在合法的處理下,對環境及人體不會有太多衝擊與危害,對一般人的健康並不會有太多影響。但須注意處理程序若未能依造規定處理可能產生其他污染及對勞工造成之傷害。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