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議題背景:
本月初因台南一位3歲女童過斑馬線時車禍身亡的事件,交通部於上週三函請各縣市政府推動「行人專用時相」,引起大眾關注路口設置行人專用時相,能否保護行人安全的議題。
我們查詢到國外兩篇相關研究以及美國運輸研究委員會(簡稱TRB)的國家合作公路研究計劃(NCHRP)報告 〈Accessible Pedestrian Signals: A Guide to Best Practices〉,提到設置行人專用時相,應考慮到該地區居民遵守交通號誌的程度、路口的車流量是否會因此過度延遲、是否仍有紅燈允許車輛轉彎的情況而造成行人的危險,以及是否有適當的語音輔助提醒與醒目標示,讓行人清楚何時可以安全跨越路口等。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希望藉此讓更多人看見研究行人安全或道路規劃的科學家們的專業意見,有助於促進基於科學觀點的公眾討論,也讓相關單位有更多機會採納多元的意見。
參考文獻資料:
- Zhang, Yaohua, et al. "Safety effects of exclusive and concurrent signal phasing for pedestrian crossing."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83 (2015): 26-36.
- Gårder, P. (1989). Pedestrian safety at traffic signals: a study carried out with the help of a traffic conflicts technique.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1(5), 435-444.
- Accessible Pedestrian Signals: A Guide to Best Practices
專家怎麼說?
2023年05月29日
逢甲大學建設學院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公民幫推協會理事長 鍾慧諭
1. 根據您或國外的研究,設置行人專用時相,可以減少行人交通安全事故嗎?若可以,需要配合哪些交通號誌、行人穿越道設計,甚至駕駛行為?
行人專用時相,所謂「時相」是指某個時間段可以通行的車輛或行人,行人專用時相即是該時間段所有車輛都停佇,行人可以安全通行於路口的各方向。
路口號誌設計時相的時間長短是依據通過車輛及行人量,有效的在時間內通過最大的交通量;因此,若留給行人專用時相的時間越多,代表會縮減車輛可以通行時間,可能增加車輛通過路口的等候時間;另一方面,設置行人專用號誌,代表行人僅有一個時段可以通過路口,因此,等待時間拉長,亦可能衍生行人不耐等候,違規隨車輛穿越路口的行為。
依據台北市設置行人專用號誌的規定,必要條件為路口應有完整之「行人穿越道線」及「行人專用號誌燈箱」。另外充分條件為路口道路寬度,以未滿25公尺為佳,最大寬度亦不得超過30公尺,此外考量路口尖峰及非尖峰時段每小時的行人穿越量與車流轉向量,需因應市區與郊區的不同,同時高於一定的通過量才建議設置行人專用號誌。其他國家如美國聯邦公路總署(FHWA)則考量車道數、車速、車輛及行人通過量。
設置專用時相需要配套的作為。推動行人專用時相以隔離人車衝突,的確可以提升行人穿越路口安全性,基本作為是設置行人專用號誌及行穿線,且行人號誌應設置應於行人動線上。此外,亦應配套執行車道寬度縮減、行穿線後退及路口的路緣外推等有利行人空間的設計,如下圖。
圖1:市區路口設計典範
行人專用號誌應設置於行人與轉向車輛衝突大的路口,若在行人量不高的路口設置行人專用號誌,容易產生車輛及行人違規通行,產生更多意外傷害。因此,行人專用號誌並非唯一解方,仍應視車流及人流特性來評估與設置。
此外,超過4車道的道路,部分行人難以在一次綠燈的時間通過路口,應盡量思考利用中央分隔島佈設行人庇護區,提升行人的通行安全。
利益聲明:本人擔任公民幫推協會理事長,公民幫推協會倡議交通安全改善及道路安全景觀品質改善。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曾雨涵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