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報導為與工商時報合作,並刊載於〈科學家新視野專欄-獲諾貝爾化學獎 量子點為何有產業化的潛力? 〉。

文/陳學仕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暨半導體學院合聘教授

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研究量子點的學者,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舉凡顯示器、綠色能源、生醫領域,量子點展現獨特而廣泛的價值,無疑是當前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應該予以關注的重要領域。諾貝爾獎不僅肯定了過去的量子點研究,更期待量子點未來的高度潛力。但究竟,量子點是什麼?為何此奈米材料近年成為科學與產業的熱點?

量子點是極小的奈米半導體材料,尺寸通常介於1至10奈米,即數百至數千個的原子。在微觀上,它展現原子的性質,巨觀上,則具有材料的特性。最有趣的是能透過調整尺寸來改變量子點的性質,科學家可以設計或創造新的奈米材料。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量子點已正式進入我們的生活。你可能已經看過市面上的「量子點電視」,它提供了更高的色彩解析度和細緻的畫面。除了顯示技術,量子點在太陽能電池、生物感測、自駕車技術、醫療影像感測等領域也有豐富的應用前景。

量子點的研究起源於1980年代,本次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在1990年代發現了新的製造技術,引領後續研究熱潮,台灣在量子點研究的早期階段就開始參與,包含大學與研究單位都有相關研究。甚至在2002年時,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就進行量子點光源的研究計畫,並有產業界公司投入研究量子顯示器的應用,是國際研究先驅之一,多篇重要論文也證明台灣學者在此領域的貢獻。目前在台灣光電半導體公司、大學與工研院,有多個研究團隊也研究相關材料與應用技術。由於台灣具有頂尖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和研發實力,有能力成為全球量子點研究和應用的重要據點。

除了顯示與光源技術,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將量子點應用於太陽能電池中,以提高能源轉換效率。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比,使用量子點的電池具有更好的光電轉換效率,而且成本也更低。研究者還探討量子點用於水分解、光催化等綠色製氫技術中,這對潔淨能源的發展極為重要。而在生醫領域,某些醫療影像技術中,量子點可以作為螢光標記的物質,幫助醫生更準確地定位和識別異常組織,或是協助藥物輸送和定點治療。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二十年中,量子點將更加普及。

但是,並非所有奈米技術都與量子點相關,例如台積電的奈米製程是減小導線的尺寸,使電子訊號更快地傳輸,並不涉及「量子效應」所以不被歸類為量子材料技術。雖然量子點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點狀物,但它與目前的材料類型有所不同,它更像是「0維」的材料,具有獨特的「量子效應」,無法直接歸類為一般3D材料、2D薄膜或1D奈米線。

隨著技術的進步,量子點的研究和應用將不斷擴大。未來,我們可以預期這種奈米材料將更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從基礎科學研究到商業產品,再到醫療技術,都可以期待更多突破性的成果。透過這次諾貝爾化學獎的榮譽,期待吸引更多的年輕學者加入並持續推動量子點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福祉和進步。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