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mRNA疫苗技術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癌症疫苗新時代將來臨?

2023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魏斯曼教授與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博士共同獲得,兩位也是2022年唐獎的得主,最主要貢獻是將mRNA中的組成分子「脲核苷」替換為類似的分子「假脲核苷」,使mRNA可以有效逃過免疫系統的監視,不再誘發強烈發炎反應,這項研究發表於2005年的免疫學期刊。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將魏斯曼教授與卡里科博士的mRNA疫苗技術推向臨床實踐,mRNA新冠疫苗橫空出世,成為人類對抗新冠疫情的利器。未來,mRNA癌症疫苗可望開啟癌症治療的新頁,為癌末病人帶來生機。
閱讀更多

獲諾貝爾化學獎 量子點為何有產業化的潛力?

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研究量子點的學者,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舉凡顯示器、綠色能源、生醫領域,量子點展現獨特而廣泛的價值,無疑是當前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應該予以關注的重要領域。但究竟,量子點是什麼?為何此奈米材料近年成為科學與產業的熱點?
閱讀更多

2023諾貝爾化學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蒙吉.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路易斯.布魯斯(Louis E. Brus)及阿列克謝.葉基莫夫(Alexei I. Ekimov)獲得殊榮,表揚三位得主在發現及合成量子點的貢獻。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到四位專家解析,專家認為,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奠定了量子點研究的基礎,為奈米技術創造革命性的發展。
閱讀更多

2023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3)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由安妮.呂利耶(Anne L’Huillier)、皮耶.阿戈斯提尼(Pierre Agostini)和費倫茨.克勞斯(Ferenc Krausz)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在阿秒光脈衝的貢獻。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到四位專家解析此領域研究,專家認為,阿秒光脈衝有助於材料科學的發展,預期會讓半導體元件性能更進步。
閱讀更多

2023諾貝爾生醫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3)年的諾貝爾生醫獎,由卡塔林.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和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在mRNA疫苗技術的貢獻。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總結,這次得獎者在15年前不顧艱難所發明的技術,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成為mRNA疫苗快速發展的基礎,及時製造出足夠的疫苗來對抗新冠肺炎,未來更可發展出能預防其他疾病的疫苗,實至名歸。
閱讀更多

2022諾貝爾化學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在點擊化學(Click Chemistry)研究有重大貢獻的美國學者凱洛.柏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學者墨登.莫代爾(Morten Meldal)及美國學者貝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集六位台灣專家即時解析,專家們皆認為得獎者是眾望所歸,近年頒布的獎項鼓勵化學家使化學反應更有利於操作、效率更好。
閱讀更多

2022諾貝爾化學獎官方新聞稿全文翻譯

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 2022 年諾貝爾化學學獎授予凱洛琳.柏托西(Carolyn R. Bertozzi)、墨登.莫代爾(Morten Meldal)、貝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旨在讓困難的研究過程變得更容易處理。貝里.夏普利斯和墨登.莫代爾為化學的鍵結形式「點擊化學」奠定了基礎,讓分子結構單元能快速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凱洛琳.柏托西則將點擊化學提升到一個新的思維,開始應用在生物體中。
閱讀更多

2022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約翰·克勞澤(John Clauser)、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安東·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三位學者透過糾纏光子的實驗,確立了違反貝爾不等式的證據和開創性的量子資訊科學。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集五位台灣專家解析,專家們表示,此獎項代表了物理領域的哲學討論是可以用實驗的方式,互相辯證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