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涵茵 報導 | 2017/11/11

比利時於今(2017)年7月20日在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警告指出,荷蘭出產的雞蛋商品,檢驗出殘留超標的芬普尼(Fipronil)。緊接著共有17個國家與地區,也先後驗出雞蛋中含有超標的芬普尼,歐盟各國陸續受到影響。

農委會在歐洲引發芬普尼恐慌時,向國人表示,由於我國未進口歐洲雞蛋,且國內家禽、家畜依規定皆不得使用芬普尼,因此臺灣未受國際毒雞蛋風波影響。不料,兩個星期過後,2017年8月20日,我國雞蛋同樣驗出芬普尼超標問題,引發國內震驚。

芬普尼超標問題確定在臺發生後,農委會決定檢驗全國養雞場,全國1459場養雞場於8月底全數檢驗完畢,共有45家養雞場不合格。後續農委會宣布,芬普尼將做為用藥抽驗的常設項目。至於殘留標準,將會在未來一年中,依照我國現況制定。

事件至此,看似已告一個段落。然接著9月、10月以來,臺北市政府專案小組與農委會,分別發現有芬普尼雞蛋在市面上流通,芬普尼事件難以落幕,似乎隱約暗示,養雞業者不當使用芬普尼問題,由來已久。如何釐清事發原因並加以改善,實為當務之急。

雞蛋中的芬普尼

芬普尼(Fipronil)是一種常見的殺蟲劑,可作為農藥及環境用藥使用,以防治蟑螂、螞蟻,並驅除動物身上的跳蚤及壁蝨。惟由於芬普尼會累積在動物體內,因而不得使用於食用動物上。

雞蛋芬普尼難根絕 非密閉式籠飼為主因

製表/張涵茵(資料來源/農委會)

芬普尼若非大量食用,不會造成急性中毒,且會隨著時間而逐漸代謝。但由於芬普尼曾在動物試驗中,發現疑似為致癌物質,因此儘管在人體尚無致癌資料,證據有限,美國環保署仍將芬普尼列為可能致癌物,各國也分別制定雞蛋芬普尼殘留的相關標準。分別為歐盟的5ppb、日本的20 ppb以及美國的30 ppb。此次我國依照歐盟的5ppb標準進行檢驗。

而進一步深究雞蛋中,含有超標芬普尼的原因後發現,我國飼養蛋雞的畜牧場中,約有五成仍是採用「非密閉式籠飼」的傳統養殖方式。這種方式多為一層樓開放式建築,機械化程度較低,並且多採用人工撿蛋。同時,這種養殖環境容易成為蒼蠅、細菌孳生的大本營,使得雞隻抵抗力降低,疫病跟著增加。

此次出問題的畜牧場,大多便是採用此種方式進行養殖。這是巧合、還是傳統養殖方式出現問題,便成為討論的重點。

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崇熙,為研究獸醫公共衛生及流行病學的專家學者。他表示,國外使用芬普尼是為了清理、消毒雞舍環境,臺灣亦不例外。有些人認為雞農是為了去除雞隻身上的跳蚤與壁蝨,因而對著雞隻噴灑芬普尼,但事實並非如此。

周崇熙說,在「非密閉式籠飼」這種養殖方式中,由於雞隻沒有直接接觸地面,因此雞蚤與雞蝨不多,加上雞隻的羽毛很長,並具有隔離水分跟空氣的作用,即使有雞蚤、雞蝨,透過噴灑的方式無法噴進去羽毛下,因此雞農直接將芬普尼噴灑在雞隻上,這樣的可能性並不高。

周崇熙說明,之所以會有芬普尼超標,最主要是因為這種養殖方式容易導致衛生環境不良,加上雞農人力不足、雞糞不易清理與畜舍過於老舊等原因,使得雞糞長期積存在地面。加上開放式的空間,蒼蠅容易孳生,不同的疾病更容易互相傳染。雞農為了消滅蒼蠅,一定得噴灑芬普尼等藥劑。

但雞農卻沒有想到,芬普尼等藥劑會慢慢地進入動物體內,進而堆積在蛋黃中。因此探究問題的根本原因,起因便是來自於「雞糞長時間未清理,雞農為防治環境中的蒼蠅,噴灑芬普尼消毒,進而汙染到雞隻」。

雞蛋芬普尼難根絕 非密閉式籠飼為主因

「非密閉式籠飼」芬普尼噴灑示意圖。由於雞糞未清理,產生大量蒼蠅,為防止疾病擴散,不得不噴灑藥劑,造成惡性循環。(製圖/張涵茵)

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衛生福利系主任林于凱亦表示,由於臺灣氣候濕熱,雞糞容易導致蒼蠅等病媒孳生,因而造成雞農不當使用殺蟲劑。未來各界應輔導雞農正確的用藥知識,以避免同樣的事件不斷發生。

產業升級與轉型

周崇熙還指出,目前國內雞場的設備不夠先進,但政府卻採用最為嚴格的歐盟標準為檢驗標準。若要進一步改善,他認為未來應改採「密閉式自動化」的方式進行養殖,這種飼養方式可以定期將糞便拖出場外,可減少蒼蠅的孳生。

林于凱則提到,目前臺灣的能源科技的技術已成熟,能夠將糞便集中處理再利用,製成沼氣來發電,只要能妥善整合產業,不僅可以減少蒼蠅,同時還能產出能源,一舉數得。

實際走訪桃園顏氏畜牧場後可發現,透過自動化設備,除了飼料經由機器配送可降低汙染外,亦可定期將排泄物運送至場外,一方面可以改善雞場環境;一方面可因為蒼蠅減少,而降低環境用藥的使用。同時集中管理的雞糞,則會交由合作的廠商統一運走,製作成生肥與沼氣,達到廢物再利用。

雞蛋芬普尼難根絕 非密閉式籠飼為主因

顏氏畜牧場引進德國的自動化設備,可定期將排泄物清除至雞舍外。(攝影/張涵茵)

雞蛋芬普尼難根絕 非密閉式籠飼為主因

運送出來的雞糞會進行統一的管理,並定期讓製作沼氣的公司來進行回收再利用。(攝影/張涵茵)

除了透過密閉式自動化的養殖方式來改善環境用藥的使用外,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認為,須透過改善高密度飼養的養殖方式,才能真正杜絕環境用藥的使用。她提到,高密度的飼養容易使雞隻受到壓迫,抵抗力下降。飼養者為了降低疾病發生,不得不依靠藥物與疫苗,但這些藥物會殘留在雞蛋、雞肉還有雞糞中,不僅造成食安問題,連帶也使環境受到汙染。

楊環靜提倡應讓雞回歸自然,採用放牧的方式飼養。透過此種飼養方式,讓雞自由地跑跳、玩沙、曬太陽,以增加自身抗體。並且,採用這種飼養方式,雞隻會自行將身上的跳蚤、糞便中的蒼蠅卵吃掉,同時可透過太陽照射,減少雞隻身上的寄生蟲。

雞蛋芬普尼難根絕 非密閉式籠飼為主因

食二糧採用放牧的方式飼養蛋雞,讓雞可以自由跑跳、走動。(照片/食二糧提供)

她還提到,倘若無法降低飼養的密度,則應採用輪作的放牧方式。所謂輪作,即是將室外的土地分成兩個部分,一塊土地讓雞自由活動、另一塊則種植雜草養地,一段時間後交換,以保兩塊土壤都有時間進行復原。因為土地有固定的承載量,應定期養土地,讓土壤恢復生機。

雞蛋芬普尼難根絕 非密閉式籠飼為主因

輪作放牧示意圖。室外A及室外B不會同時開放,以確保土地的承載力。(製圖/張涵茵)

值得注意的是,採取放牧的方式雖可行,但需要投入更多心力整理環境,並隨時監控放牧情形,注意土壤、空氣及水源等,是否受到周遭的汙染物質影響,以免因放牧環境問題,連帶影響雞隻健康。

由此可知,若不能改善臺灣雞隻的飼養方式與畜產環境,僅訂定高標準的芬普尼殘留檢驗,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即使政府能夠因為定期檢驗,達到禁止使用芬普尼的結果,飼養者卻能選擇其他的殺蟲劑或藥物來預防環境髒亂等問題。必須提醒的是,民眾的健康與雞隻健康並存,根本改善雞隻的飼養方式,確實做好環境整潔,才是治本之道。

(本文轉載自:臺大新聞e論壇)

註釋:

[1] 資料來源: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臺灣養蜂業的問題與林地養蜂的建議》。
[2] 根據宜蘭大學蜜蜂與生技產品開發中心《台灣的主要蜜源植物》的資料顯示,臺灣主要的蜜源植物係指「數量多、分布廣、花期長、泌蜜豐富能生產大量商品蜜的植物」,例如龍眼、荔枝、大花咸豐草,及油菜等植物皆屬之。
[3] 「蜂群崩解失調症(CCD)」的特徵為工蜂大量消失,蜂巢或養蜂場附近卻未見蜜蜂屍體,最終蜂巢中的蜜蜂因工蜂長期未反巢得不到食物,而使整個蜂群逐漸瓦解。更多引起CCD現象的原因,請參考公視我們的島《迷霧追蜂》。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