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從太陽能板到芬普尼毒雞蛋各種科學謠言不斷發生,為了化解科學風險溝通上的問題,國際上紛紛成立「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 SMC)。第一間科技媒體中心最先於2002年在英國成立,其致力於提供更可靠、更迅速的科學訊息,來回應媒體的提問與討論,並強化科學風險溝通。《衛報》記者伊恩·桑普爾(Ian Sample)表示科技媒體中心,針對各種科學訊息提供不同專家的評論意見,提供記者更方便及多元的科學資訊獲取管道[1]。陸續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德國,也紛紛成立相關機構。

解決科學家與媒體之間的溝通障礙  臺灣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成立

英國科技媒體中心提供科學家與記者彼此對話的場域。圖/Science media centre

強化科學風險溝通場域 提升社會科學風險議題共識

《毒雞蛋來源「芬普尼」標準將放寬一倍!?》、《原來太陽能不是乾淨的能源!?》這些時常在各大新聞報導中看到的驚悚標題,往往令民眾坐立難安,同時也懷疑政府的風險治理能力。

這些似是而非的新聞資訊,可能來自於媒體對科學新聞的不重視,以及各領域學者在科學風險溝通上並不夠充分。然而現今的科學風險爭議,往往不再僅侷限於某個單一特定的專業領域。跨知識領域的議題,再加上公部門管制分工等因素,科學風險爭議的理性討論就變得更困難。

從近期發生的「雞蛋遭到芬普尼污染事件」到「太陽能板製程污染爭議」,都可以發現科學風險事件具備了跨界特質,該如何處理跨學科的爭議事件將會是改善臺灣科學風險溝通場域的關鍵。

解決科學家與媒體之間的溝通障礙  臺灣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成立

雞蛋遭到芬普尼污染事件包含動物科學、食品科學等不同專業領域。圖/pixabay

由於科學的不確定性,導致我們完全沒有辦法掌握自身科技知識會帶來什麼後果,因此隨著新科技持續發展,科技「風險」也不斷累積。根據臺灣民眾科技風險之感知與態度調查[2],高達59.1%的民眾並不同意應該充分信任專家的說法,再加上媒體傳遞訊息時,常有時效及篇幅限制而無法詮釋科學風險爭議全貌。往往造成許多科學風險議題出現專家、媒體及公眾各說各話,反而加強科技風險的爭議發生。因此改善臺灣科學風險溝通場域,是形成科學風險議題社會共識重要的基石。

科技爭議不只是單純的科學問題 應針對關鍵處進行公共溝通

食品安全令人心慌,芬普尼毒雞蛋究竟是怎麼回事?

芬普尼毒雞蛋早在2016年11月時於荷蘭遭人匿名檢舉,但在荷蘭政府的隱匿下,2017年6月才遭比利時食品安全局驗出,荷蘭進口的雞蛋含超標殘留農藥芬普尼。於是歐盟食安通報系統7月發出警告,德國、瑞士、瑞典、丹麥、法國、英國都陷入芬普尼毒雞蛋影響。

然而在英國,雞蛋遭芬普尼污染事件被定調成是「食品詐欺」事件,並非是「食品安全」事件。其主要科學爭議在於,芬普尼不被准許用於任何食用動物身上。

以臺灣而言,從一開始的芬普尼雞蛋未檢出,到彰化百富畜牧場被驗出芬普尼雞蛋,以及後續的芬普尼殘留標準訂定,都再再凸顯了芬普尼問題的關鍵,其實是臺灣食品安全管制長久以來的管理及落實問題。

解決科學家與媒體之間的溝通障礙  臺灣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成立

為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政府於2016年6月提出「食安五環」政策。圖/行政院

能源議題方面,臺灣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其主力為太陽能發電。在太陽能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中,廢棄物處置受到廣泛討論。其中最主要爭議在於:太陽能板製程中廢砂漿的處置,及太陽能板除役後的妥善回收。

廢砂漿處置的議題包含:非法傾倒、健康影響與危害、回收業者之技術能力等。在太陽能板除役後的妥善回收層面,則將面臨如何建立完善的大量廢棄物回收機制。

但隨著太陽能板製程進步,以前晶圓切割時產生的矽污泥,現已有完善技術進行資源循環處理,未來將不會再有這類廢棄物。而太陽能板廢棄物的回收機制,目前該領域專家仍傾向參考國外收取處理費的模式;然因太陽能板製程牽涉許多利害關係人,處理費收取的模式與詳細的機制,則需要更進一步溝通討論[3]。

目前政府已規劃出太陽能板回收具體做法,未來環保署將聯合經濟部、太陽能業者共同成立專案小組,透過成立廢棄太陽能板處理公司以及將太陽能廢棄物納入回收基金補貼等方式,來解決太陽能板回收問題。

解決科學家與媒體之間的溝通障礙  臺灣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成立

未來政府將會從輔導業者回收及法規管理兩個層面來處理太陽能板廢棄問題。圖/pixabay

跨界科學風險溝通新里程碑

從上述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由於社會對於政府普遍不信任,加上媒體追求即時性的新聞報導,未能第一時間深入了解議題背後的科學發展脈絡,往往發出可能模糊焦點、且過度驚悚的相關報導。這使得科技爭議的討論,並未能往理性的方向發展,而公眾討論也往往不能實質解決問題。

臺灣效仿各國成功經驗,於2018年4月正式成立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 Taiwan)。為釐清科學與媒體的溝通鴻溝,舉辦科學家與媒體跨界對話工作坊。在雙方對話中發現,媒體在傳遞訊息時,須迎合新聞台本身取向與要求,同時也面臨食安議題的複雜性、政府隱匿相關資訊、篇幅與時效上等限制;而專家在跟媒體溝通過程中,也因為媒體轉譯上的誤解,使得相關報導背離專家原意,降低學者提供正確訊息的意願。

因此,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將透過建置跨領域學界的專家網絡,傳遞多面向觀點的正確科學訊息,試圖成為連結專家與媒體之間的溝通橋樑。並針對媒體及專家舉辦跨界對話,藉以促進改善類似的科學風險爭議,使得科學爭議事件的公共討論能更具建設性。

解決科學家與媒體之間的溝通障礙  臺灣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成立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正式於臺灣成立,是目前亞洲唯一運作之科技媒體中心。圖/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目前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網站已正式上線(http://www.smctw.tw/),未來將針對各種科技爭議事件,提供該領域專家的「即時回應」;也將針對重大事件,召開釐清癥結點的「記者會」,提供媒體第一時間正確的科學觀點,減少記者初處理跨領域議題時的資訊不對稱;也將彙整各領域期刊上的「科學新知」,以及提供具跨界思維的「專題報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作為致力於風險溝通的平台,將提供專家、媒體、公眾進行有效理性對話的資訊,藉此開啟臺灣科學風險溝通場域轉變的契機。

註釋:

[1] Callaway E. (2013). “Science Media centre: Centre of Attention.”Nature 499(7457):144

[2] 根據新興科技媒體中心2018年臺灣民眾科技風險之感知與態度調查結果顯示。

[3]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2018)。〈太陽能板廢棄物處置專家意見〉2018/04/24 檢索。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