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文/黃硯琳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專任助理

科技發展迅速,相應而生的爭議越來越複雜,時常需要跨領域的相關知識,才能達到與社會溝通的效果。為了提供媒體從業人員進階的科學知識,也鼓勵科學背景研究人員投入科普傳播,新興科技媒體中心與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特地於8月25日至26日舉辦一系列的專家課程。參與學員人數多達50人,其中不乏一般媒體記者、獨立媒體記者、傳播科系學生以及執業工程師,亦有中研院、工研院等媒體公關部門加入。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25日一早由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主持人周桂田教授開場,周桂田點出近幾年一連串的社會爭議,皆有跨領域、跨疆界的特性。時常連科學家都難以應付,更別說是媒體從業人員,在有限的知識下很難進行正確的報導。另外,科學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然而這卻與新聞報導中講究「給予讀者肯定、明確的資訊」時有衝突。因此周桂田認為,新的社會溝通模式必須將風險的概念加入,才得以健全社會對話。

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羅尹悅博士則認為,雖然時常在新聞上看見科學專家與媒體溝通失敗的案例,但她觀察科學家與記者之間的鴻溝乃世界皆然。透過數據研究,臺灣的科學傳播已有良好的基礎,只是仍須面臨網路後真相時代的挑戰。羅尹悅強調科學傳播需要一套倫理守則,在政府方、媒體方、科學專家及科學機構的公關部門,皆有需要遵守的發言準則,才能促成科學與社會理性對話。

在轉譯科學資訊時,資訊視覺化是近來熱門的方式。但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溫在弘,在課堂中特別提醒媒體須謹慎面對圖表製作。溫在弘以數個知名媒體的圖表作為錯誤範例,其中缺乏地理投影知識、忽略統計分層的意義,及未經思考選擇統計的量測指標,都是容易製作出錯誤圖表的陷阱。溫在弘強調「眼見不能為憑」,他呼籲媒體在製作圖表時,應審慎;否則藏有錯誤資訊的簡易圖表,將比文字更容易顛倒是非、騙人於無形。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對於數據,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照真則抱持樂觀看法。她鼓勵媒體從業人員學習新的數據分析工具,從數據中找新聞,但最重要的仍是新聞切入的角度與問題意識。而本身開設生態調查公司,同時為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合聘助理教授朱雲瑋則著重提醒學員,科學攝影的標準操作原則,並強調資料庫管理的重要性。朱雲瑋也向學員分享如何透過新興技術,如空拍、VR等,協助生態環境監測。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26日的課程則主要聚焦在科學傳播的心法,以及媒體與科學家溝通的技巧。關於科學寫作,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現為中研院人文講座《科學與社會》講師王道還提醒,即使是介紹科學技術,仍需要注意文字必須擁有觀點。唯有不停地臨摹,持之以恆,才能讓知識與外界對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則從自己策展的經驗出發,分享他如何以文學、藝術、歷史與生活的角度,使科學普及成為一般民眾感興趣的內容。如運用希臘神話作為解釋星系的開場,或者利用鳳梨解釋生物界中的黃金比例,都是科博館曾用過的傳播技巧。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科技農報創辦人柴幗馨則強調媒體的行銷,同樣不可忽略。除了倒三角敘事法,與尋找有信譽的科學資訊來源外,柴幗馨認為如何配合社群下標題、觀察時事制定報導企劃、製作懶人包等手法,也是能使科學報導更容易觸及到一般讀者的技巧。

在科學家與媒體應如何相互理解的面向,成功大學材料系暨奈微所李旺龍教授從科學家的角度,提醒科學研究人員應對傳播抱持「容許可接受誤差」的態度。李旺龍認為科學傳播是科學家的責任,但科學傳播不可能做到完全精確,多層次轉譯與多層次精準或許是比較容易操作的指標。例如:科學家應提醒自己不說「行話」,在解釋自己的研究技術時,應試著向無背景知識的人解說。使用常民語言,便能夠盡量避免被媒體斷章取義的機會。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資深科學記者,現任國家實驗研究院媒體事務聯絡人李名揚則反過來提醒,記者與科學家的相處之道。勤做功課、有疑必問是基本功,掌握讀者群的知識水平、避免專業術語,是記者寫作時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的事。李名揚也反覆叮嚀,現今網路上真假資訊浮濫,科學記者在採訪時應尊重研究者專業,勿以自己的認知揣測他人研究,才能避免傳遞錯誤的科學資訊。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活動回顧】媒體暨公民學院寫手培訓暨科技報導跨界培力

兩日的活動最終在小組討論中劃下句點,參加課程的學員分別以自己感興趣的報導題目與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的計畫主持人群討論,其中不乏關懷能源議題、循環經濟、食品安全等報導主題。課程結束後,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也公告未來將舉辦深度科技報導競賽,鼓勵學員運用在課程中學到的報導知識,製作優良的深度科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