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若要資源回收=循環經濟:從產品設計等源頭做起

目前政府全力推動循環經濟政策,資源回收成為討論重點。學者們說明,資源回收後的薄塑膠和裝過食物的紙容器,之所以必須進入焚化爐,主要是因為這些回收物常附著顏料與添加劑,無法直接再利用。學者們因此建議,產品在設計之初就必須考慮循環經濟,資源回收才可能收到成效。

近日媒體報導,民眾努力分類的資源回收物,竟進了焚化爐燃燒。許多民眾開始懷疑,長久以來努力做的資源回收是不是都是白工。同時,政府全力倡導循環經濟,強調資源再利用,首先就必須面對資源回收產生的相關問題。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馬鴻文及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環境系統分析研究室分析指出,回收資源進入焚化爐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回收物常附著顏料與添加劑,無法直接再利用。另一原因是因為回收物須耗費人力進行清洗、去除等程序,增加回收處理的成本,因此造成回收業者接收意願不高,才會導致回收物資最終還是進了焚化爐。

馬鴻文接著說明,回收體系進入再利用製程、並成為再生料或再利用產品,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術水準。以最常見的塑料混合物為例,最高回收利用率約在36%至53%之間,但塑膠產量不斷增加,仍為環境帶來超過一倍的廢棄物量。馬鴻文強調,國際間主要是從源頭減量的策略來解決。目前我國政府業已展開限塑策略,民間也發起各種減塑行動,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目標就是減少消費後塑膠廢棄物產生量。

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林國義,也一樣強調源頭管理。林國義表示,回收問題涉及經濟循環,從產品設計之初就必須考慮循環經濟的問題,其中,原物料成分需要全面管制使用無氮、無重金屬的材質,才不會造成產品重複使用而產生的污染問題。林國義因此建議,在產品設計時,就必須考慮二次料產品設計,如此才可以增加資源再利用的機會。

林國義進一步補充說明,資源回收指的就是所謂的「二次料市場」的投資報酬率。當二次料市場價值超過廢棄物處理成本與綠色設計之成本,清潔隊、回收廠才有誘因進行回收。目前國內推動循環經濟,已面臨原物料回收成本低、廢棄物處理成本高的困難與挑戰。

林國義舉例,原物料回收成本低如回收紙類五年前每公斤價值5元,目前僅剩2.5元。廢玻璃價值更甚至僅剩幾毛錢,難以支持回收行為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同時,回收的薄塑膠需要進行分離且帶有食物殘渣的髒汙與臭味,廢玻璃更需要分色分類、去除標籤貼紙、去除鋁質、鐵質、有機物等附著物,過程非常繁複。

但林國義也擔心,國內若因為各種回收阻礙,就將廢棄物全部放入焚化爐,將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若塑膠含氯甚至會產生戴奧辛,造成無法彌補的民眾健康損害,影響到下一代。

聯絡人:蔡穎杰 博士後研究員

聯絡電話:0905-639372

電子郵件信箱:smctw@rsprc.ntu.edu.tw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網站:http://52.194.222.98

臉書社群:(請搜尋臉書)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