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背景:

衛福部食藥署12月10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清單,其中IKEA進口的TROLIGTVIS隨行杯杯蓋,經正庚烷溶出試驗(25度,1小時),被食藥署檢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C16H22O4)超標高達1.9 ppm(標準:0.3ppm以下),這也是IKEA同款商品兩周內被驗出塑化劑超標。IKEA官網標示該項產品的杯身及杯蓋材質為聚丙烯(PP),然而聚丙烯材質的食品容器,在製程中並不需要添加塑化劑。但此次事件中聚丙烯材質的塑膠容器,仍被檢驗出含有超標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非常值得從科學角度探討本次事件發生成因。

因此,為釐清聚丙烯含有塑化劑成因,以及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對人體健康危害,特別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回應本次議題。

 

2019年12月20日
南臺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教授 陳澄河

目前常用的鄰苯二甲酸酯類 (Phthalates,PAEs) 塑化劑(Plasticizer) 共有8種[1],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alate,簡稱DBP)是其中一種,其化學結構式為C16H22O4。是一種可以增加塑膠材料柔軟性的添加劑,也可以促進混凝土、牆版泥灰、水泥與石膏等材料的流動性與加工性質。

目前使用塑化劑最多的塑膠材料是聚氯乙烯(PVC),在日常生活中,添加塑化劑的軟質PVC產品非常普遍,廣泛應用在建築材料(例如PVC塑膠地磚)、鞋材、食品包裝、玩具、文具、容器與醫療器材。

一般聚丙烯(PP)材質的食品容器,在加工製程中並不需要添加塑化劑,但此次事件中聚丙烯材質的塑膠容器,仍被檢驗出含有超標的DBP,達 1.9 ppm(標準:0.3ppm 以下)。

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在加工製程中,該加工設備可能也生產軟質PVC的產品,因為沒有清洗乾淨,或是加工添加劑含有DBP,造成DBP超標。(2)如果PP食品容器的包裝材料是軟質PVC材質,也有可能在儲存與運輸過程接觸到PP食品容器,當接觸時間越長,也有機會造成污染。(3)如果生產廠商不是全部使用PP新料,而是加入部分PP再生塑膠粒,混合後製作PP食品容器,則可能回收料中含有軟質PVC,而造成污染。目前臺灣已有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成立的「消費後塑膠再生料驗證資訊平台」,來進行塑膠再生料的驗證,但塑膠再生料若要製作食品容器,需要經過塑膠淨化技術處理,目前我國並未開放食品容器使用再生塑膠粒。

DBP在歐盟已被列為生殖毒性物質[2],環保署也公告列管為第一類及第二類毒化物,雖然DBP大部分也會被人體自然代謝,但在自然環境中有不易分解及累積的特性,仍會危害環境及國人健康,廠商在生產相關產品時,應小心使用。

註釋:

[1] 依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項目8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包括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鄰苯二甲酸雙-2-乙基已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丁芐酯(BB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等。
[2] 請參考歐盟RoHS Guide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