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太陽能模組成本降低原因評估研究

背景描述:太陽能模組的價格在過去近40年(1980-2012年)間下降了99%,雖然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一大成功,但至今我們尚未能充分解釋:什麼原因導致如此大幅度的價格變化?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指出一方面是技術面的提升,包含轉換效率、模組製造技術等;另一方面是政策引導與規模經濟的影響。

研究原文:

<太陽能模組成本降低的原因評估>
Kavlak, G., McNerney, J., Trancik, J. E. (2018). “Evaluating the causes of cost reduction in photovoltaic modules.” Energy Policy, (123): 700-710.

 

2019年01月14日
國立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 傅耀賢教授暨系主任

誠如本議題所述,太陽能板成本下降為再生能源發展的成功案例之一。

太陽能板的售價在2009年達最高峰,當時的售價達每瓦3.3美元。當時預估,假設太陽能板售價下降至每瓦1美元以下,全球的太陽能板用量將大爆發,不到十年結果即如預期般的發生,在2013年太陽能板售價下降至1美元以下,使用量也在隨後的數年快速的成長。以德國為例,現今太陽能裝置容量已達20%,也因太陽能源不穩定的特性,所以德國將現階段的能源發展轉往智慧型電網為主力,改善電網穩定性,並期待電力儲存系統以及多元的能源創新技術為太陽能使用提供革命性發展,德國才能大量再建再生能源電力。

反觀台灣,因低電價保護政策,使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時間點較美、日、德、中等國為晚,在前幾年因反核潮流修正政策而快步跟上國際腳步,至今約建置2GW的裝置容量,以實際併網發電量而言,每日尖峰發電量約為100萬瓩間(視日照陽光量而定)約占台電總發電量的3-5%間。

就目前太陽能板售價而言,國際競價已降到約為0.4美金/W,台灣則略高於國際售價,但也因殺到見骨的競價讓太陽能產業卻步,目前成為四大慘業之一。日前國際報價出現了削價競爭後反轉向上喊漲的趨勢,所以筆者預估太陽能板短期內已達底限價格,再降價如殺雞取卵,會造成台灣太陽能模組的製造就此卻步的退場效應。

再者,以目前4.6萬/KW的屋頂型安裝價格(此為大量安裝之價格,一般家庭幾KW數安裝價格可能在6-8萬間),太陽能板售價13500元(占29%),變流器(inverter)3000元(占7%),其他周邊(人工、支架、線材)29500元(占64%)。在基本工資與原物料成本上漲的趨勢下,其他周邊成本很難下降,國際太陽能板又醞釀漲價的局勢下,短期內要看到國內太陽能發電成本再降實有難度。

目前爭議的「108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草案」若再以調降躉購費率金額之政策為方向,勢必造成相關業界退出再生能源發展以求自我生存。再生能源的問題就回到台電自己承擔,政策方向除非調漲電價,否則在台灣不易進入免補貼市場。應朝向擴大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補貼各類發電業者於節能智慧電網達到更佳的供配電需求狀態。

參考資料:

[1] Wehrmann, B. (2018). “Stricken solar sector sets out to regain leading Energiewende role.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