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與工商時報合作,並刊載於〈科學家新視野專欄-榮獲「高繁天噸牛獎」乳牛的一日牧場生活

文/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陳明汝特聘教授

出生在臺大牧場的小牛,如果是公牛會在牧場中飼養1至2個月,待斷奶後賣至飼養公牛的肉牛場;母牛則會飼養至2歲、約250-300公斤時進行配種。乳牛每一胎的週期在15個月左右,並以此週期不斷循環。

牧場的一天從榨乳開始。分娩完的乳牛每天會自然泌乳,為避免漲奶的疼痛與不舒服,每天清晨及傍晚要各榨一次乳。這時期的乳牛會在清晨4點鐘起床,牧場工作人員也會在此時清除前一天的草料、換上新草料,讓乳牛走動跟進食。爾後,因乳牛趴臥時,乳頭難免會沾附地上髒污,為確保鮮乳不受污染,在榨乳前工作人員會先用清水及可食用消毒水消毒乳房。同時工作人員會先擠出一些生乳,一方面因為前端的生乳會接觸到空氣;另一方面也可藉此觀察乳牛的健康。此時擠出的生乳若較黏稠或是顏色不正確,就會讓乳牛準備接受治療。

完成榨乳後,工作人員除再次清潔、消毒乳房外,由於榨乳器在榨乳時會透過壓力讓原本關閉的乳管打開,這時若乳牛馬上躺下,細菌恐會從乳管進入乳房造成感染,因此工作人員會依照乳牛的產乳量為乳牛扣頸,並透過餵飼精料讓乳牛至少站立半小時。精料是蛋白質,吃過多會使牛瘤胃因微生物發酵而變酸,一旦牛瘤胃過酸,這些酸性物質會透過血液流到全身,使乳牛的抵抗力下降,因此需要視乳牛的產乳量給予不同比例的精料。

餵飼完精料後,工作人員會解開頸圈,讓乳牛自由活動,期間工作人員也會持續觀察乳牛的反芻狀況,確保乳牛身體健康,並準備下一次的餵食。11點左右,工作人員會再次為乳牛扣頸以餵食第二次精料。這時,工作人員會觀察乳牛的採食狀況,若乳牛不採食,即代表乳牛身體可能不舒服,會做進一步的檢查。進食完第2次精料後,乳牛們會繼續休息,直到下午4點再次榨奶,爾後分別於下午6點、10點各餵飼一次精料。這期間工作人員會觀察乳牛是否有發情的狀況,若發情就會盡快規劃配種。

乳牛的孕期是280天,在臨近分娩的2個月前,會進入乾乳期。所謂「乾乳」就是要讓乳牛慢慢停止泌乳,故臺大牧場的工作人員在這個時期會降低乳牛的精料量,並停止榨乳,讓乳牛前往待產區。待產中的乳牛生活較單純,獸醫會定期來檢查牛的狀況與採食量,確保母牛肚子裡的胎兒平安長大。

臺大牧場的乳牛四度獲得行政院農委會頒發的「高繁天噸牛獎」,且產出的鮮乳廣受大家喜愛。臺灣溫度高、濕度也高,面對充滿挑戰的氣候條件,鼓勵酪農提前計劃並採取行動,目前有整合天氣、水資源及乳牛價格等資訊的系列工具、資訊和支援,以幫助酪農在這些困難時期做出正確的農場決策。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