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4日,網傳文章提到:

“世界著名的疫苗專家吉爾特·範登·保茨(Geert Vanden Bossche)博士上書WHO勇敢地表示反對COVID-19疫苗的使用,因為大規模疫苗接種將導致免疫逃避機制出現,進而造成全球免疫災難。”

“免疫逃逸是免疫抑制病原體通過其結構和非結構產物,抵抗、阻斷和抑制機體的免疫應答。”

“病原體的免疫逃逸機制:1)抗原性的變化病原體的中和抗原,可經常地持續性地發生突變,逃逸已建立的抗感染免疫抗體的中和和阻斷作用,導致感染的存在。2)持續性感染胞內病原體可隱匿於胞內呈休眠狀態,逃避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攻擊,長期存活,形成持續性感染。”

這個訊息已在line上引起眾多關注,對此,Mygopen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文章中的幾則訊息,判斷是否有錯誤解讀或易誤導大眾。

專家怎麼解析?

2021年5月24日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教授

學術上的確有「免疫逃逸」此名詞,以流感病毒為例,指的是病毒突變之後,已經感染過原本病毒株的人或是打過疫苗的人可能再次感染突變後的病毒。

所以自1998年起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都會召開季節性流感疫苗選株諮詢會議(Vaccine Consulting Meeting),決定要選擇哪些流感病毒的變異株作為疫苗。此外WHO也有設立全球流感監測及應變系統,監測各地的流感病毒變異株,可以用感染其中一個變異病毒株的血清做實驗,測試對抗原本病毒株的效果,若效果大於一定的指標,才比較有可能用此變異株作為新的流感疫苗。但上述WHO機制目前還尚未針對新冠病毒。

目前還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大規模疫苗接種將導致免疫逃避機制出現」的情況。雖然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數眾多,病毒可能因此變異較多,打過疫苗的血清對抗新變異病毒的效果也稍微下降,但施打過疫苗仍然有保護力。現在不太可能有「零感染」的地區,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和流感病毒一樣會長期存在,應即早施打疫苗,最重要的是能夠減少感染新冠病毒後的重症和死亡率。

目前雖然可以從感染的人體篩檢出新冠病毒的抗原,但還沒有證據可看出RNA病毒顆粒能夠在一般人體內長時間留存。傳言中提到「持續性感染胞內病原體可隱匿於胞內呈休眠狀態,逃避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攻擊,長期存活,形成持續性感染。」此說法比較可能發生在免疫能力低落的人。

2021年5月25日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顧正崙

免疫逃避,形容病原利用不同方式逃避免疫系統,達到持續感染或重複感染。以愛滋病毒為例,它經常突變,改變表面蛋白結構,使得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很快失效,無法對抗病毒,病毒持續在病人體內孳生。

COVID-19疫苗的原理,是送入病毒表面的S蛋白質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這些體內預先準備好的抗體可在新冠病毒入侵的時候,直接結合並使新冠病毒失去活性,避免人體被感染。最常見的免疫逃避機制,是病毒在複製時隨機產生突變,如果剛好在與抗體結合的區域突變,改變病毒的結構,會使先前因感染或是施打疫苗所產生的抗體,無法與突變的病毒強力結合,而失去保護力。

對於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避不需要太擔心,第一,新冠病毒突變速度沒有特別快,第二,施打疫苗後,我們身體不會只產生一種抗體,而是產生成千上百不同種抗體,各自與病毒蛋白上不同區域結合並使新冠病毒失去活性。少量的病毒結構突變,不可能同時破壞結構中所有結合抗體的區域,而使所有抗體失效。現有的各種疫苗產生的抗體,對新的變種新冠病毒,保護力的確較低[1],但是疫苗還是能非常有效預防重症或死亡。即便現在變種病毒肆虐,但疫苗接種率較高的英國與以色列現在幾乎沒有嚴重的疫情,證明疫苗引發的抗體可以對抗英國株B.1.1.7,南非株B.1.351等變種病毒株[2][3]。另外,現有疫苗已可部分防護目前的突變,但科學家與藥廠持續監測新冠病毒的突變,以及突變對疫苗的反應,而莫德纳(Moderna)公司已經設計下一代的疫苗並測試[4]。

傳言所說「COVID-19疫苗會引發免疫逃避,使得病毒躲過抗體,造成持續感染」,此可能性非常低。人類長期用疫苗對付各種病毒,包括免疫逃逸能力很強的突變高手—流感病毒,目前也沒還沒有證據哪一個病毒因為疫苗,而能躲到細胞裡造成全球的免疫災難。全球科學界醫藥界持續合作監視跟研究新冠病毒,請大家盡快施打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參考文獻:

[1] Andreano, E., & Rappuoli, R. (2021). "SARS-CoV-2 escaped natural immunity,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vaccines and therapies." Nat. Med. 27, 759-761

[2] Emary, Katherine RW, et al. (2021). "Efficacy of ChAdOx1 nCoV-19 (AZD1222)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 of concern 202012/01 (B.1.1.7):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97, 1351-1362

[3] Abu-Raddad, L. J., Chemaitelly, H., & Butt, A. A. (2021). "Effectiveness of the BNT162b2 Covid-19 Vaccine against the B.1.1.7 and B.1.351 Varian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4] Moderna. (n.d.). Moderna’s Work on our COVID-19 Vaccine. Retrieved May 28, 2021.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