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樹木產生的異戊二烯會造成臭氧污染嗎?」專家意見
今年6月底,新聞報導環境部行文給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根據委託成功大學執行的報告,提到異戊二烯排放率高的15種樹種,容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建議避免種植。
然而,要評估種植特定樹木與減少臭氧污染之間的關係,需要涵蓋空氣污染、微量氣體分析、森林與植物領域的專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根據自身研究發表觀點,作為公眾在看待和討論種樹、臭氧與空氣污染的議題時,可參考的科學資訊。
閱讀更多「全球山區的氣候速度和物種追蹤」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3月28日00:01分,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與其團隊的研究「全球山區的氣候速度與和物種追蹤」登上《自然》(Nature)期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全球山區的氣候速度和物種追蹤」紐西蘭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3月28日00:01分,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與其團隊的研究「全球山區的氣候速度與和物種追蹤」登上《自然》(Nature)期刊。紐西蘭科學家提供它們對此研究的觀點。
閱讀更多Media release: Study estimates mountain climate velocities for the first time: 17 mountains at high risk of losing biodiversity under climate change
Species living in 17 mountains around the world are facing the risk of extinction due to the rapid rate of warming attributed to climate change. Howe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dditional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stations in mountainous areas [...]
閱讀更多Expert Reaction to Climate Velocities and Species Tracking in Global Mountain Regions
Species living in 17 mountains around the world are facing the risk of extinction due to the rapid rate of warming attributed to climate change. Howe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dditional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stations in mountainous areas [...]
閱讀更多「生物力學使蟎在宿主身上佔據獨特的空間生態區位」專家意見
2024年3月20日上午8:01分,國際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系列》發布台灣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生態力學使蟎在宿主埋葬蟲身上佔據獨特的生態空間區位〉。了解生態區位的劃分的機制,有助於預測不同物種之間的競爭與共存關係,以提出適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過往的研究對象多以中、大型生物為主,本篇研究透過觀察兩種蟎在埋葬蟲身上的生態區位分佈,發現不同種蟎分佈的位置,與其生物力學的特性相關。這顯示,即使是不同種蟎間存在競爭關係,彼此也無法相互取代生態上的功能。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致癌物石綿的廢棄與處理技術」專家意見
「石綿瓦」、「石綿浪板」是台灣60、70年代被廣泛用來作為屋頂防水的建材,但近年被發現若長期暴露在石綿環境下,容易導致肺癌、間皮瘤、喉癌或卵巢癌。台灣近期開始拆除含有石棉瓦或石綿浪板的建築物,環境部11月也陸續發布新聞稿表示預計將發展石棉瓦廢棄物的處理技術例如熱處理或化學處理。若台灣要發展技術與規範,有哪些科學證據顯示石綿的熱處理或化學方法可以降低石綿致癌的風險?這些方法的限制是什麼?台灣有處理石綿的技術和環境,以及相對應的管理規範與專業人員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