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專家意見

經濟部於2025年9月6日公布「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提出未來10年(114~123年)用電需求評估與電源開發規劃。電力資源規劃牽動能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規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提供目前全國電力消費與供給的情勢與現況,以及政府目前採取的供給面與需求面策略,包括114-123年的火力與再生能源機組開發規劃、夜間備用容量率、穩定供電策略等資訊。為使大眾更加理解臺灣的能源轉型現況與挑戰,因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臺灣電業整合資源規劃指引》」線上發布會 新聞稿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王筱雯及研究團隊,今(19日)發布《邁向最小衝突與最大共識的能源轉型路徑:臺灣電業整合資源規劃指引》(簡稱「全資源IRP」),提供臺灣社會討論電力規劃的溝通架構,開啟公民參與的新頁。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日舉辦記者會,邀請該研究團隊解析這份指引;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環境研究學系助理教授 Grace Wu,分享加州的執行經驗;台灣電力公司綜合研究所所長鍾年勉也分享台灣的情況。
閱讀更多

「《臺灣電業整合資源規劃指引》發布記者會」專家意見

《邁向最小衝突與最大共識的能源轉型路徑:臺灣電業整合資源規劃指引》,簡稱「全資源IRP」報告,由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王筱雯與國立成功大學整合資源規劃研究團隊共同執筆,於9月19日上午發布。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就報告中對未來電力供需規劃的溝通與資源整合的建議,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地熱能探勘或開發施工前,地方說明會應該怎麼開?」專家意見

經濟部能源署於2025年8月4日公布「地熱能探勘人或開發人辦理施工前地方說明會指引」,要求地熱能探勘人或開發人在施工前,必須於案場所在地的村(里)舉辦說明會,並可與其他法令要求的部落諮商會議、公聽會合併辦理。 說明會指引的目的,是為促進地熱開發案過程能與地方社區有良好溝通,這可能有助於未來的再生能源建設。因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就目前指引是否能達成良好的在地溝通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離岸風場尾流效應」專家意見

從近期BBC報導到國內廠商的聲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觀察到離岸風場間的尾流、堵塞效應等相互作用,是風場營運的關鍵之一。這種相互競爭的風險,也連帶影響到國外媒體報導對於是否能藉由設置離岸風電達成淨零目標的信心。當前,臺灣的離岸風場已有374座風機完工併聯,預計至今年底將提供約4.7 GW的裝置容量。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意見,幫助大眾理解議題背景,以及可能需要持續關注的議題。
閱讀更多

「審查農業用地變更作太陽光電設施使用涉及生態檢視指引(草案)」專家意見

太陽光電設置的過程中,可能因改變土壤、微氣候、日照等環境條件,而影響一個地區原有的生態或改變一塊農地原本的狀態。 過去在魚塭設置太陽光電有「環境社會檢核」制度做為指引,來辨識出在不同魚塭設置太陽光電的環境與社會影響。今年農業部發布「審查農業用地變更作太陽光電設施使用涉及生態檢視指引」草案,期盼這份指引可以成為在農地架設太陽光電前,業者初步評估生態的規範。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多元領域的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北部缺電新聞」專家意見

8月台電表示,不再核供用電給桃園以北5MW以上資料中心。台電在新聞稿中表示,北部用電量供需差距去年達到200億度。行政院發言人、經濟部皆說明,北部電廠與電網不足,電力輸送有耗損也有送電量極限,長期中(南)電北送應該改善。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也提到,目前台灣電網集中、東北電網供需嚴重失衡,電網未來要進行分散工程。科技媒體中心盤點了目前新聞中的討論趨勢與不足之處,邀請電網專家分享觀點。
閱讀更多

「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澳洲可行性報告」專家意見

澳洲的獨立非政府組織「澳洲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於七月底發表〈小型模組化反應器-技術與澳洲情境說明〉報告,評估至2024年7月為止,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成員國的發展現況,及澳洲的發展可行性與配套措施。科技媒體中心邀請核工專家提供看法,希望以國外的相關報告,提供台灣更多評估SMR的看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