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每天喝1公升啤酒可降低失智風險?」研究解析

自2022年9月27日起,有媒體外電報導的標題:「研究顯示:每天喝1公升啤酒 可降低失智風險」、「研究曝每天喝酒「這個量」:可降低失智風險」。報導內容指出:「喝啤酒居然能防癡呆!澳洲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適量的飲酒能夠有效降低失智症的發生機率,研究人員指出,適量的酒精可以減少大腦斑塊的形成,而大腦斑塊正是失智症的病徵之一。」
閱讀更多

【科學家談動物實驗】替代方法有前景也有其侷限,我們如何理解科學研究肩負的生命責任?

2019 年底之前,全世界沒有人預料得到,即將出現COVID-19這樣嚴重的傳染疾病,席捲全球造成653萬人死亡。科學家為了要能了解未知的疾病,並處理妥善用藥的難題,動物實驗是無可避免的研究途徑。而科學家們為了人類與動物的健康福祉做研究的同時,也希望兼顧實驗動物的福利。實驗動物的用與不用,是人對倫理的拉扯,但醫療上的迫切需求,促使我們必須對實驗動物更加負責,並且在發展出完整可運用的替代方法前,落實對實驗動物的動物福利與照護。
閱讀更多

「實驗動物與替代方法」專家意見

大部分的生物醫學研究會使用實驗動物做研究,另外有些研究正在發展不使用實驗動物的替代方法。目前台灣與國外皆有持續的發展並更新基於3R(替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和精緻化refinement)的實驗動物替代方法,然而,使用其他方法替代活體實驗動物,雖有其優點,也有限制與挑戰。
閱讀更多

戴口罩會因缺氧引起癌變?解析

一則謠言標題為「口罩致癌」,謠言宣稱:癌症的根本原因是缺氧,這會在人體中產生酸性狀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與MyGoPen共同澄清新聞與查證研究,希望能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此次解析將會即時提供給MyGoPen完整引用。
閱讀更多

從近期幹細胞合成胚的新里程前瞻其未來的研究願景

研究胚胎發育與相關疾病的困難點之一,是無法直接在子宮或活體進行細部的觀察,因此建立一個有效的離體胚胎發育模式顯得格外重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早在2017年時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與英國劍橋大學的團隊,分別發表了以幹細胞產製合成胚(synthetic embryos)的研究。
閱讀更多

2022諾貝爾生醫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2)年的諾貝爾生醫獎,由瑞典籍的遺傳學家帕博(Svante Pääbo)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在已滅絕古人種與人類演化上的貢獻。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集三位專家解析,專家認為,此獎項頒給完整的人類古遺傳學研究,是開啟了研究人種之間基因交流、演化至今的分析,對基礎的遺傳學研究是一大鼓舞。
閱讀更多

「百健的阿茲海默新藥Lecanemab可以減緩早期阿茲海默症的認知衰退?」之專家意見

百健(Biogen)藥廠與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合作開發了新阿茲海默症藥物「Lecanemab」。藥廠發布的新聞稿提到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相較於安慰劑,使用Lecanemab治療 18 個月時,CDR-SB量表(global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scale)中認知下降的程度減少了27%。目前還未公開相關報告和數據。究竟為什麼這支藥物Lecanemab此次可以獲得重大關注?與先前阿茲海默症藥物相比有何不同?
閱讀更多

幹細胞合成胚胎——試驗動物減量與人類器官產製的前景

近期兩項有關胚胎發育的重大研究成果,無疑是繼2017年以來,再次締造以幹細胞合成胚胎的另一個新里程碑;此一突破拓展了科學家探討早期懷孕過程、不孕症、器官產製與移植等研究的視野,甚至可望減少相關研究的動物使用量。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仍存在瓶頸與未來科學家或相關單位可以進一步思索的空間。目前研究胚胎發育與相關疾病的困難點之一,是無法直接在子宮或活體中進行細部的觀察,因此建立一完善的胚體外培養系統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閱讀更多

新興基因體技術在「精準育種」的發展趨勢

台灣的農業基因體學和遺傳技術如基因編輯的研發有豐沛的基礎量能,但仍未有基因編輯之精準育種法規制度。可借鏡相關制度先進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澳洲的法規制定視為傳統育種,搭配早期諮詢及上市前評估制度輕度監管,以釋放基因編輯在精準育種研發及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能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