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回應 氣候變遷 2020-11-302020年沒有颱風登陸臺灣的原因與影響專家意見今(2020)年至11月30日未有颱風登臺,距離上次全年都沒有颱風,已時隔56年。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紀錄,2020年颱風生成數量為22個,臺灣僅對5個颱風發布警報,其中只有1個颱風有發陸上颱風警報,且全數皆未登陸。據此,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今年颱風未登陸的原因與影響。(12月2日更新)閱讀更多
環境 科學文章 2020-11-30台灣發展複合材料產業廢棄物循環及再利用的機會以目前台灣複合材料產業來看,估計約有30%的碳纖維會以廢料的形式出現,也代表著這些有價值的材料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或焚化爐焚燒。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0-11-27接種HPV疫苗效益與不良反應研究之專家意見施打HPV疫苗後發生的不良反應,有時序關係但不代表有因果關係。新發生的自體免疫疾病機率,在臨床試驗者的HPV疫苗組和對照組之間並無不同。藉由施打HPV疫苗能有效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子宮頸癌也不是百分百都是HPV造成,所以還是要定期做子宮頸癌篩檢。閱讀更多
生物醫療 科學文章 2020-11-27關於「疫苗不要打」文章的科學事實網傳文章提到:疫苗不要打!我是藥師,我和家人都有免費的疫苗可打,我們從不打!對此,Mygopen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的協助,解析該文章內容,判斷是否有錯誤解讀或易誤導大眾。 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電子報 2020-11-25論壇:科普知識從哪來——科普形態的轉變科學研究如何傳遞到大眾媒體?為什麼會變成大家口中的「偽科學」與「假新聞」?科學家與記者之間又如何溝通協作?這是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後簡稱SMC)關心的核心命題,也是SMC設計電話民意調查題目與規劃論壇時,希望有機會與大家一同討論的議題。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電子報 2020-11-25科學新聞,誰的責任?5、6年前在演講中談起科學新聞,我會讓聽眾試圖到幾個新聞網站找找,最近的科學新聞是什麼?又是放在什麼樣的分類底下?如果有標示點閱率的話,還可以看看這則科學新聞受到多少青睞?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智慧機械 2020-11-20「AI分析咳嗽聲可以辨別COVID-19無症狀感染者」之專家意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以卷積神經網路(CNN)為基礎的AI模型,運用人自願錄下的咳嗽聲資料庫訓練AI,再讓AI分辨有無COVID-19感染。目前AI真的可以用咳嗽聲「診斷」COVID-19感染嗎?我們該怎麼看待AI的判斷結果?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環境 2020-11-13「塑膠微粒誘發微生物分泌高黏度胞外聚合物」專家意見今年(2020)8月一篇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研究《Nano- and microplastics trigger secretion of protein-rich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phytoplankton》發現,塑膠微粒(奈米、微米級)會誘發海洋微生物(浮游植物)分泌蛋白質濃度高的胞外聚合物,並影響浮游植物的生存率。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