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最新研究發現基因編輯的雞可抗禽流感」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於台灣時間2023年10月10日發表一篇研究,提出基因編輯可能是用於培養可抵抗禽流感的雞的一種方式。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基因編輯技術與培育雞品種的台灣專家,解析這篇研究結果以及我們可以怎麼看待這個結果,作為應對和討論如何抵抗禽流感時可參考的科學資訊。
閱讀更多「Nature期刊研究反覆發生疫情的高病原性禽流感H5病毒」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Nature)於台灣時間2023年10月18日晚間23:00發表一篇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分析2005年至2022年期間的流行病學數據、一萬多個病毒基因序列,想知道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疫情的起源和演化趨勢。研究發現禽流感疫情復燃的關鍵是在2016年禽流感病毒從亞洲擴展到包括非洲和歐洲的部分地區,2020年野生鳥類傳播禽流感速度大幅加快,H5N8病毒在歐亞大陸傳播,並導致隨後出現H5N1新變異株,變異病毒株的基因來自低病原性病毒變異與基因重組而來。
閱讀更多「進口蛋與台灣雞蛋產銷考量的因素」專家意見
因禽流感持續在國際上對蛋雞產業造成影響,比起過往主要是本土雞產的蛋,現在有更多機會買到進口蛋。然而各國的環境與運輸條件不同,進口雞蛋的規定也因各國需求而有差異,從其他國家進口蛋到台灣,為了避免雞蛋變質,究竟需要考量哪些條件?又應該如何根據不同的條件來標示、改善進口蛋的過程,以及改善未來的相關規範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根據研究專業提供觀點,希望提供台灣公眾以及公部門討論進口蛋議題時,更多元的科學證據,作為討論的基礎。
閱讀更多「如何理解食品中的輻射?」專家意見
近期因為日本核廢水的排放,讓輻射食品的議題受到廣泛的關注,然而生活中有些食品本身就含有天然輻射,例如,最常聽見的含天然輻射食品是香蕉。由於天然的鉀本身含有少量輻射性鉀,因此含鉀的食物都可能測出輻射值。但是,所有含輻射的食品都需要擔心嗎?哪些輻射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哪些其實只要適量攝取就不會有健康風險?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長期檢測輻射食品的專家提供他們的觀點。
閱讀更多「IPBES外來入侵種報告」專家意見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將於台灣時間9月4日晚間20:00發布《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台灣研究外來種與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專家,解析報告重點與台灣的關聯,還有台灣入侵種現況。
閱讀更多「粒線體突變基因與相關遺傳疾病的關聯」專家意見
彰化基督教醫院粒線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長暨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魏耀揮的研究團隊,21日於國際期刊《生醫科學雜誌》(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發布一篇與發現粒線體遺傳疾病的發病機制相關研究。研究發現罕見的粒線體遺傳疾病(MERRF綜合症)在神經系統中的發病機制,並利用患者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建立一套個人化的細胞模型(patient-specific [...]
閱讀更多「研究台灣鄉鎮綠地與躁鬱症發生率的關聯性」專家意見
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教授吳治達研究團隊於《健康與地方》期刊發表一篇最新研究,以台灣為例,調查綠地與雙極性疾患(bipolar disorder,俗稱躁鬱症)的關聯。本研究涉及跨領域的專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空間地理資訊、景觀與躁鬱症專家短評該如何看待研究結果。
閱讀更多「食腦變形蟲(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專家意見
新聞報導台灣一位女性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六天後死亡的案例,上一次台灣發生此感染死亡案例是2011年,究竟此感染的原蟲、感染管道、為什麼致病?氣溫上升是不是讓原蟲繁殖的原因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此原蟲的專家,提供根據科學證據的正確資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