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專家意見
2025年8月5日至14日於瑞士日內瓦舉行的全球塑膠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二部分(INC-5.2)再次未獲共識。原計劃形成最終條約草案,卻因關鍵議題分歧,僅產出未具約束力的草案文本。
石化產業轉型和減塑是臺灣社會長期探討與關注的議題,全球塑膠公約中的討論也可能引導臺灣未來的轉型方向,因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研究發現奈米塑膠會影響小鼠的腸道健康」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一篇研究指出,奈米塑膠顆粒可能干擾腸道菌與小鼠腸道細胞之間的訊號傳遞,影響小鼠的腸道健康。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毒理學、腸道微生物等領域的專家解析,可以怎麼看待奈米塑膠與腸道健康的關係。
閱讀更多「研究分析全球深海微塑膠分布」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Nature)研究,分析2014年至2024年間從1,885 個全球海洋微塑膠觀測站點收集到的數據,發現在全球海洋水體中幾乎都有微塑膠的觀測數據,包含從近岸到外海,以及從海洋表層到較深的深度,顯示出海洋是一個重要但我們還沒有完全瞭解的微塑膠儲存庫。科學家建議我們怎麼看待這樣的研究結果?
閱讀更多「研究分析人類屍體腦內、肝臟與腎臟的塑膠顆粒」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研究,分析人類屍體腦內的塑膠顆粒,研究結果是什麼呢?研究結果可以告訴我們塑膠顆粒怎麼進入腦部的嗎?科學家建議我們怎麼看待這樣的研究結果?
閱讀更多「Science研究預測全球塑膠垃圾將增加一倍」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科學》公開一篇使用機器學習模型的研究,預測全球塑膠污染情況,研究指出若維持現況,不做任何管理塑膠的改變,到了2050年,全球塑膠垃圾將增加一倍,製造塑膠與管理塑膠廢棄物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增加37%。但研究模擬了聯合國塑膠公約草案目前正在考慮的規範策略,發現結合其中四項策略,可減少約91%管理不善的塑膠廢物,並減少三分之一因塑膠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篇研究結果有哪些可供全球、台灣參考的,對訂定塑膠公約是否重要?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台灣水資源塑膠微粒現況記者會 新聞稿
微塑膠不僅會進入生物體,也影響整個自然環境,且與人類行為及生活切身相關。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11)日邀請三位在台灣監測微塑膠的專家,說明他們探究台灣不同水資源區域,從陸地上的灌溉水、沙灘、河口到海洋微塑膠的現況。專家指出,從源頭攔截並建立一致的監測標準,了解台灣微塑膠分佈的熱點、現況與趨勢,才能制定有效的減量策略。
閱讀更多「研究說茶包沖泡後會釋出塑膠微粒?」專家意見
今(2022)年9月5日,台灣媒體引用一篇研究沖泡後的茶包是否釋出塑膠微粒的文章:「Plastic Teabags Release Billions of Micr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into [...]
閱讀更多研究證實病毒可在水中塑膠微粒上存活 新聞稿
最新研究在實驗室中發現,外表結構沒有套膜的病毒在水中有塑膠微粒時,存留時間較長,顯示了水中塑膠微粒污染的潛在公共衛生風險。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專家解析此篇研究,專家指出,研究顯示病毒可存活在塑膠微粒的生物膜上,但需要研究持續的關注和監測才能知道野外環境的水中,病毒是否也會留存並傳播。
閱讀更多「附著在水中塑膠微粒的輪狀病毒、噬菌體與傳染性研究」專家意見
今(2022)年6月27日正式在《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出版一篇研究,來自英國斯特靈大學 (University of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