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歐洲的塑膠微粒可能聚集於北極海」專家意見
2022年3月18日零時,國際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布新的研究〈歐洲河流中塑膠微粒的跨極漂移路徑〉(Trans‐polar drift‐pathways of riverine European [...]
閱讀更多「塑膠微粒誘發微生物分泌高黏度胞外聚合物」專家意見
今年(2020)8月一篇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研究《Nano- and microplastics trigger secretion of protein-rich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phytoplankton》發現,塑膠微粒(奈米、微米級)會誘發海洋微生物(浮游植物)分泌蛋白質濃度高的胞外聚合物,並影響浮游植物的生存率。
閱讀更多【研究摘要】塑膠微粒誘發微生物分泌高黏度胞外聚合物
觀察在不同粒徑和濃度的塑膠微粒環境下,海洋微生物(浮游植物)的生長反應,以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在化學組成特性上的影響,並進一步瞭解塑膠微粒如何影響海洋雪花的形成機制。
閱讀更多【新聞稿】 「看不見」的海洋風險: 塑膠微粒入海有助形成更大的聚合體,恐影響海洋生態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暨海洋中心助理教授許瑞峯與美國加州大學 (UC Merced) Wei-Chun Chin教授研究團隊,於今年(2020年)8月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國際學術期刊發布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比較不同粒徑和濃度的塑膠微粒,如何影響海洋浮游植物的存活率和生理反應。
閱讀更多「 研究發現使用塑膠奶瓶沖泡奶粉會釋放塑膠微粒」專家意見
研究發現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奶瓶在消毒以及沖泡配方奶的過程中,每公升會釋放16,200,000顆塑膠微粒,估計使用PP奶瓶的嬰兒在出生的第一年,平均每天會暴露在1,600,000顆塑膠微粒的風險中。
閱讀更多「台灣河川與海洋中的塑膠微粒濃度」專家意見
2020年8月18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High concentrations of plastic hidden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Atlantic Ocean」,研究發現大西洋表層海水的塑膠微粒濃度是以往預估量的10倍,約2100萬噸的塑膠存在於海洋中。
閱讀更多「小型甲殼動物消化塑膠微粒」專家意見
甲殼類動物Gammarus duebeni (Lillj.)能將塑膠微粒消化成奈米級塑膠微粒(nanoplastics)。研究也進一步提出這類生物消化塑膠微粒將會是奈米級塑膠微粒產生的途徑之一。
閱讀更多海雪中的塑膠微粒對海洋生態之影響
海雪(Marine snow)中確實存在塑膠微粒,海中的微聚合物(Marine aggregate)在下降過程中,會因下沉而撞擊結合更小的粒子,如密度較小具疏水性的塑膠微粒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