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非洲豬瘟預防措施

背景描述:由於目前無疫苗可抑制非洲豬瘟,同時亦缺乏有效的治療方式,因此除了透過病毒診斷技術來監控豬隻健康外,各畜牧場的生物安全也成了防止病毒入侵及傳播的重要措施。

何謂生物安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國際食品安全網絡(INFOSAN)《Biosecurity》資料顯示,生物安全是一種綜合性的方式,用於分析並管理人類與動植物可能面臨的相關風險(包含病蟲害的威脅與環境上的風險)。而畜牧場的生物安全措施,便是藉由有效的控制手段,防治病蟲害與疾病侵入豬群,以確保動物的健康。[1] 故自非洲豬瘟爆發後,畜牧場之生物安全措施逐漸受到重視。

相關科學資訊

  • 非洲豬瘟防疫措施與監控方法

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相當多元,彙整國際間非洲豬瘟病毒跨境傳播之起因可以發現,非洲豬瘟主要會透過廚餘、壁蝨(節肢動物)、豬隻分泌物與排泄物、車輛、人員夾帶,以及肉類製品等途徑傳播。

而歐洲地區自1957年於葡萄牙爆發第一起非洲豬瘟案例開始,至今仍有不少國家尚未根除非洲豬瘟病毒,[2] 對當地家豬族群與野豬族群帶來相當大的威脅。

圖一、國際非洲豬瘟疫情現況
資料來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非洲豬瘟資料專區

2018年4月,歐盟家豬部(European Union Domestic Pig Sector)於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期刊中,發表了《Relevant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the European Union Domestic Pig Sector》一文。文中透過盤點過去與非洲豬瘟相關的科學文獻,歸納出37項非洲豬瘟的防疫措施。同時針對商用豬場(Commercial Farms)、非商用豬場(Non-Commercial Farms),[3] 以及戶外豬場(Outdoor Farms),分別評估這37項措施在減緩非洲豬瘟傳播上的重要性。而由於我國較少戶外豬場的飼養形式,故以下整理商用豬場與非商用豬場各項防疫措施之重要性。

表一、防止非洲豬瘟在國內養豬場傳播的預防措施

資料來源: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註釋:

[1] 資料來源:南投縣家畜疾病防治所《養豬場生物安全措施》。

[2] 資料來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非洲豬瘟資料專區《國際非洲豬瘟疫情現況》。

[3] 文中所謂的非商用豬場(Non-Commercial Farms),又稱為「家庭農場」或「後院農場」,係指該豬場中所飼養的豬隻,皆僅是為了自家食用或使用,沒有拿來販售。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