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背景:

2018年08月,中國爆發首例非洲豬瘟個案。3年下來除了臺灣及日本外,所有東亞國家皆成為非洲豬瘟的疫區。2021年08月國內查獲非洲豬瘟病毒隨越南走私肉品流入全臺21縣市,讓臺灣的養豬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為此,行政院宣布09月01日至09月30日止暫停養豬場運入及使用廚餘養豬。對此,專家針對廚餘循環利用與相關養豬產業存續回應如下:

專家怎麼說?

2021年09月07日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 王建鎧

廚餘雖為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傳播風險因子之一,但基於循環經濟與環境污染控制等因素的考量,廚餘再利用做為肉豬飼料是全球許多肉豬生產國家普遍存在的利用方式。一方面充份利用豬隻雜食生物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可有效消化人類日常生活產生之大量廚餘。

臺灣飼料作物產量極低,95%肉豬飼料仰賴進口,故臺灣肉豬產業,尤其是本地特色黑豬生產體系,相當依賴廚餘利用降低飼料成本。現階段臺灣以廚餘養豬的畜牧場規模佔臺灣豬隻在養頭數的12~16%,於豬肉供應上也佔有相當份量。另一方面,廚餘養豬對消耗社會日常產生之廚餘與事業廢棄物有巨大貢獻,約佔近6成臺灣廚餘產量。由以上現實狀況可知,廚餘養豬在臺灣實為循環經濟生產的重要事業項目。

歐盟因口蹄疫疫情禁止廚餘轉作肉豬飼料,然而法令執行強度因不同國家而有異,歐盟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fy Authority)近年亦援引日本作法,檢討廚餘轉作飼料再利用的實務評估,並傾向平衡防疫與循環經濟需求而讓廚餘利用重回動物飼料供應鏈。另一方面,美國授權各州立法管制,目前仍有多數州可合法使用廚餘飼養豬隻;日本則以集中處理方式強化生物安全標準處理廚餘,統一處理後再投入飼料供應鏈。

在臺灣的情況,自2018年中國爆發疫情迄今,多次應變會議中主管機關援引環保署廢棄物管理法,以廚餘蒸煮規範為基準管理廚餘轉作豬隻飼料。但近日宣告禁止廚餘轉供飼料養豬,卻未提供推翻環保署法令之具體風險評估數據,說明環保署蒸煮規範不足以阻絕非洲豬瘟的傳播,恐有失信於民的疑慮。且短期內民生廚餘轉以焚化爐或掩埋處理,也將造成額外環境負擔。此外,以本土黑豬為主的廚餘養豬場,是否得到足夠而確實的配套方案支持度過疫情,避免毀滅性地打擊本土傳統特色肉豬產業,也是必需慎重考慮的問題。

因此,考量非洲豬瘟疫情,應針對廚餘養豬進行技術與管理面上的改進,如日本設置集中式高效廚餘處理單位,以確保廚餘轉作飼料之生物安全性及飼料供應確保之目標,而非斷然禁止。日本同樣面臨龐大非洲豬瘟疫情的壓力,但在廚餘養豬系統的實務運作上,說明了其技術與成本皆非不可實現,有值得臺灣借鑑之處。現階段因少數違法走私卻令多數守法廚餘養豬業者及後端產業付出沉重代價,並不符合循環經濟生產與傳統產業存續之社會長遠利益考量。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