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1. 雲電腦的概念:是透過高速網際網路,傳送資料到雲電腦處理後,再回傳到使用者的手持裝置。若沒有多元晶片方案來完成手持裝置,則無法達成雲電腦的概念。
  2. 雲電腦的優缺點:若為非即時性或非機密性的資料,透過雲端運算的好處是不用再支付軟體費與考慮軟硬體相容性。但若為即時性與隱私、機密性的資料,則需使用成本較高的專網。
  3. 目前若要推廣雲電腦,還需要多樣態的晶片搭配軟體方案。未來可能會同時包含雲端與非雲端的計算方式,但兩者的占比會依使用者需要的資料隱私程度而定。

議題背景:

一則傳言指出,阿里巴巴在10月18日推出了不需要CPU、沒有主機的「雲電腦」,所有的操作都在雲端上,擁有無限的算力資源,會完全取代傳統電腦。經查詢,傳言引用自中國網站「網易」的一篇文章。文章截圖如下:

流傳貼文截圖:

這篇傳言已引起眾多關注和轉傳,被提報為待查核訊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與合作夥伴「MyGoPen事實查核組織」共同澄清新聞,邀請專業領域的專家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針對以下幾則訊息進行解析:

  1. 雲電腦的概念、原理是什麼?需要哪些技術?
  2. 以雲端執行所有的運算並儲存資料,對使用者的風險是什麼?
  3. 雲電腦目前真的可以取代傳統電腦嗎?

此次邀請的專家回應將會即時提供給MyGoPen完整引用。

專家解析:

2021年11月17日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暨電子研究所教授 李鎮宜

雲電腦的概念、原理是什麼?需要哪些技術?

雲電腦的概念,主要源自於雲運算的基礎,透過高速網際網路,將所要處理的資料傳送到雲電腦處理後,再回傳到使用者的手持裝置。因此在使用者端必須提供良好的人機介面與資料傳輸及儲存的功能,而這些功能還是有賴於各種晶片的需求,尤其要達到高速傳輸與低功耗的特色,方能推廣雲電腦的使用。

換言之,如果沒有多元晶片方案來完成手持裝置,雲電腦的概念是無法落實。

以雲端執行所有的運算並儲存資料,對使用者的風險是什麼?

目前採用雲端執行的運算與資料儲存的解決方案,已逐漸受到企業與一般民眾的認同,雖然提供雲端服務的公司,都強調透過該公司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可以對於來自企業與民眾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加值的服務,而加值過程的背後是必須有網際網路的基礎建設以及資料安全為前提。

簡言之,對於非即時性或非機密性的相關應用服務,透過雲端執行確實有其好處,尤其在應用軟體更新時,使用者不用再支付軟體費與考慮軟硬體相容性的議題(因為已包含在會員費內)。如果涉及即時性與隱私、機密性的資料,通常必須透過專網方式,相對使用成本就會增加許多。

雲電腦目前真的可以取代傳統電腦嗎?

雲電腦的未來商機,將隨著高速網際網路的普及,吸引更多的使用者。然而必須搭配有良好的基礎建置,包含無所不在的高速網路、資料安全、人機介面、低耗電手持裝置等,而這些基礎建置若無多樣態的晶片與軟體方案的搭配,是無助於雲運算的推廣。

簡言之,未來雲端與使用者端的運算還是會共存,而兩者間的比率有賴於使用者(企業與一般民眾)對於資料處理即時性與機密性(隱私)的可接受度。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 Taiwan)根據科學研究提供專家意見,希望能成為媒體與科學家的橋樑,歡迎各界踴躍合作。更多資訊請上:https://smctw.tw/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