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議題背景:
網路傳言原文:
哇靠
我們又被騙了
2022年5月16日
NATURE公佈
原來:
流感疫苗可防止
90%的新冠重症
就是最安全的
流感疫苗
打不會死人
也沒有副作用的
流感疫苗
傳言引用一篇Nature News與研究,提到「流感疫苗具有驚人的健康益處:它們還可以預防 COVID-19,尤其是最嚴重的形式 」、「一項針對卡塔爾 30,000 多名醫護人員的研究發現,與最近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相比,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患上嚴重COVID-19的可能性降低了近 90%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與MyGoPen共同澄清新聞與查證研究,希望能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此次解析將會即時提供給MyGoPen完整引用。
傳言所提及的資料:
- Ewen Callaway (2022). "Flu vaccine could cut COVID risk." Retrieval Date: 2022/06/06
- Tayar, Elias, et al. "Effectiveness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Qatar." medRxiv (2022).
結論:
- Nature文章中引用了三篇研究,這些研究都是在尚未有新冠疫苗之前,尋找可能幫助減緩疫情的方法。當時的新冠病毒株不同、研究對象大多是住院病患、各國的感染情況不同,並不適用於現在的狀況,也不適用於所有人和所有國家。
- 流感疫苗帶來抵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力,持續時間可能很短。Nature文章中提到,這種保護持續多長時間尚不清楚,在卡達研究中作者Abu-Raddad記錄到,有接種流感疫苗、後來有感染COVID-19的人,感染的時間平均是在接種疫苗後約六周。
- 這些研究以當時COVID-19剛開始全球大流行時為背景,從感染COVID-19的住院人群中觀察有接種流感疫苗者的狀況,敘述「感染COVID-19住院患者若有接種流感疫苗,重症或死亡風險較低」這個現象。研究並沒有推論出,流感疫苗可取代新冠疫苗或是比新冠疫苗的保護效果更好。
解析:
1. 該研究的內容概要與重點為何?
Nature文章引用了三篇研究,第一篇是尚未經同儕評審的卡達研究,對象是卡達30,774名醫護人員。雖然研究調查的樣本人數多,研究結果看到接種流感疫苗的醫護人員比起未接種流感疫苗的,檢測到COVID-19陽性的比率下降30%,但研究並不適用現在Omicron全球疫情的大流行狀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當時卡達COVID-19盛行率低且主流病毒株是原始株,並非現在任何一種「受關切變種株」(VOC)。研究方法中表明,調查時間是從2020年9月17日到2020年的12月31日,這時期卡達正好缺乏COVID-19疫苗,且正在大規模施打流感疫苗的期間。當時的主流病毒株是原始株(pre-VOC),並非現在流行的Omicron或早期任何一株「受關切的變種」(VOC),所以研究結果不適用現在全球Omicron大流行的狀況。此外,研究顯示當時的盛行率相對較低,不在任何疫情高峰上,所以相對的感染率、重症和死亡率估算出的保護力,都與大流行下的高盛行率有落差。
對照下圖一、圖二,從Our World in Data的統計資料,也驗證了這篇報告當時的疫情背景。
再者,研究本身就在討論中特別強調,流感疫苗降低近30%的感染風險和90%的重症風險,都是在還沒出現「新冠變種病毒」、「新冠疫苗」且「盛行率相對低」的時空背景下的研究結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阿卜杜拉提夫.哈勒(Abdullatif Al-Khal)也在新冠疫苗問世後,鼓勵民眾接種並應持續接種第三劑,以達最好的保護效果。
流感疫苗帶來抵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力,持續時間可能很短,且也不適用於一般人。該研究的主要結論也探討,在還未有設計給COVID-19的專門疫苗前,流感疫苗可能是活化了非特異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e activation),才有這樣的效果,但非特異性免疫可能不會超過幾週,且研究結果也不能推論到老年人或其他職業類別。
文章中提到第二篇巴西的研究,發現確診COVID-19的住院病患若曾在2020年接種流感疫苗,與近期未接種流感疫苗者相比,有較高的存活率和較少的重症照護需求 。研究收集的數據是從2020年1月1日至6月23日期間,確診 COVID-19的住院病患。當時巴西是每日新增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於2020年3月開始準備每年例行的流感疫苗接種,大約是在即將發生一波新冠病毒感染潮之前。在此研究背景之下,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所有人,研究表示,有接種流感疫苗的人,遺傳學、健康情況、追求健康的行為或其他未知的生物、環境因素,可能與未接種流感疫苗者不同,會接種流感疫苗者有可能原本就相對健康。研究也提到這是在還沒有新冠疫苗,也沒有完善而容易獲得的治療方式來控制疾病之下,觀察住院病患的結果,不適用於其他國家的一般民眾,也還無法直接得知「接種流感疫苗」和「出現症狀」之間的關係。
Nature文章中引用的第三篇研究是觀察一家大型荷蘭的醫院員工,在兩波疫情期間的流感疫苗接種狀況與感染新冠發病率的關聯,並嘗試找出流感疫苗降低新冠感染風險的可能機制,但這項觀察性研究有許多限制。
研究的限制是,自願接種流感疫苗的人本身相對可能有較高的健康意識。另外,研究因醫院隱私政策的關係,無法從院內數據庫獲得更多的個體資料或身體特徵,僅能得知「流感疫苗接種狀況」與「感染新冠病史」這兩項資料,所以研究無法利用其他數據(年齡、性別、人種等)進行有效的校正分析。研究也尚未比較流感疫苗接種者體內的免疫反應,僅透過少數自願者(28名)分別在流感疫苗接種前1周與接種後6周抽取的血液樣本,進行體外免疫反應研究。
2. 該研究是否指出可 90% 預防 COVID-19 重症?
可以說明在卡達當時情況(醫護人員、主流病毒株是原始株、缺乏新冠疫苗、短時間觀察)的背景下,有限制的數據表明流感疫苗可一定程度的預防重症。
3. 是否能依據該研究得出「只需要施打流感疫苗來抵抗 COVID-19 而不須接種 COVID-19 疫苗」的結論?
顯然是不能。
Nature文章引用的三篇研究(包括一篇尚未經同儕評審的卡達報告)都顯示,研究調查的時間落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間,當時對應的三篇研究地點荷蘭、巴西和卡達,三國都還沒有拿到可以接種的新冠疫苗(如下圖三)。
圖三:荷蘭、巴西和卡達當時尚未拿到可以接種的新冠疫苗(卡達未有資料)
且當時三國的主流病毒株都不是現在常聽到的Alpha、Beta、Gamma、Delta或當今大流行中的Omicron(VOC),而是新冠病毒的原始株(pre-VOC),所以在這時空背景下,考量到醫護人員的高風險工作環境,才有使用流感疫苗來應急的想法。
如果流感疫苗可以完全作為抗新冠的手段,這三國的新冠疫苗覆蓋率應不至於這麼高(如下圖四)。
圖四:荷蘭、巴西和卡達疫苗覆蓋率
4. 流感疫苗最安全、沒有副作用?
首先風險都是相對的,所以沒有什麼是「最安全的」。在病毒的威脅之下,目前醫學臨床的評估是「接種疫苗」比「感染疾病」的結果更安全。
此外,不同疫苗無法這樣比較。「接種新冠疫苗」的利弊(包括:預防感染、重症或死亡的保護效果、接種後帶來的副作用風險)僅能與「感染新冠肺炎」的利弊(包括:感染後引起的輕中重症風險)去比較,目前也並無研究去比較「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在相同條件下(同時間、同地點、同盛行率等),兩者帶來的利弊。
Nature文章和研究中並沒有說流感疫苗是最安全、沒有副作用,研究反而提醒流感疫苗的抵抗新冠病毒的保護效果可能相對較短。流感疫苗能夠幫助減少流感病毒的傳播,比起感染流感而得到重症或死亡;新冠疫苗則能夠幫助減少COVID-19的重症和死亡。針對不同疾病的疫苗無法互相比較。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