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議題背景:
自2022年9月27日起,有媒體外電報導的標題:「研究顯示:每天喝1公升啤酒 可降低失智風險」、「研究曝每天喝酒「這個量」:可降低失智風險」。
報導內容指出:「喝啤酒居然能防癡呆!澳洲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適量的飲酒能夠有效降低失智症的發生機率,研究人員指出,適量的酒精可以減少大腦斑塊的形成,而大腦斑塊正是失智症的病徵之一。」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FC共同澄清新聞與查證研究,希望能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此次解析將會即時提供給TFC完整引用。
相關報導:
報導截圖:
引用研究:
Mewton, L, Visontay, R, Hoy, N, Lipnicki, DM, Sunderland, M, Lipton, RB,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 use and dementia in adults aged more than 60 years: a combined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rom 15 international studies. Addiction. 2022. https://doi.org/10.1111/add.16035
查證結論:
本篇研究有諸多限制,綜合下方討論,列出幾點結論:
- 此研究結論並不是「喝酒會降低失智症的風險」,而是研究發現「與喝酒組相比,不喝酒組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相對較高」。
- 研究並無宣稱「喝啤酒可降低失智症風險」或得出類似的結論。
- 研究發現也還需要與醫學影像的證據確認,所以該研究也不建議戒酒或不喝酒的人現在開始飲酒。
- 研究結果並不是在鼓勵飲酒,而是對現行60歲以上老人的減少飲酒指南,提出是否為有效預防失智症方法的質疑。
- 研究限制:利用自我報告評估飲酒量,很容易被低估;研究無法評估不同酒精飲料種類的影響;研究無法判別與飲酒頻率的關係。
- 研究數據包含諸多侷限,包含研究樣本屬於高年齡層,平均年齡達到71.8歲。
- 研究無法排除「倖存者偏誤」(survivorship bias)的問題,也就是研究蒐集的飲酒者,可能是相對健康且存活下來得以參與研究的人。
- 一些戒酒的人可能是因為其他的健康因素才開始戒酒;終身不喝酒的人也可能是因為原先身體的健康因素而不能喝酒,所以不能排除「不喝酒組」的健康狀況基準,可能本來就低於「喝酒組」。
- 在解讀這篇研究時,更應謹慎考量上述這些限制。
解析:
1. 這篇研究的主旨是什麼呢?研究人員提出何種結論?是否有提到研究限制呢?
該篇研究是透過15項流行病學的前瞻性世代研究(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cohort studies),主要是想調查來自低、中所得國家在攝取酒精與失智症(alcohol–dementia relationship)之間的關聯性。研究主要的發現是,不喝酒(Abstinence from alcohol)可能與增加失智症(all-cause dementia)的風險有關,並且在當前飲酒者(current drinkers)上發現,沒有證據(no consistent evidence)表明晚年(later life)飲酒會與失智的風險有關。另外,該研究並沒有提出重度飲酒者或酒精使用疾患(heavier drinking or alcohol use disorder)與失智症風險有關的研究證據。
* 酒精使用疾患(AUD)的特徵為儘管造成不良的社會、職業或健康後果,卻仍無法停止或控制飲酒的一種疾病。AUD被視為一種腦部疾病,可以是輕度、中度或重度。
15項研究數據取樣來自六大洲國家:美國、剛果共和國、法國、瑞典、希臘、南韓、德國、荷蘭、澳洲、巴西、澳洲、西班牙各國的多個城市,取樣的時間跨度從最早1975年開始的美國麻州弗雷明漢鎮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1975-2015),到最新的數據蒐集截至2018年的研究:希臘(2009-2018)、南韓(2009-2018)、荷蘭(1993-2018),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各個調查研究的開始年份、持續時間(follow-up durations)、評估次數與使用的失智症診斷標準(Criteria for dementia diagnosis)等條件都有所不同,所以這篇「整合分析」類型(combined analysis)的研究使用許多流行病學的統計與分析方法做校正。
15項研究中樣本數共33,532人,最終被納入分析的研究樣本數共24,478人,平均年齡為71.8歲,年齡範圍從60歲到102歲,調查當下仍為飲酒者共有13,269人(54.2%)。
研究將飲酒量加以換算成「單日乙醇攝取量」(克/天),並且將條件分為:目前不喝酒(current abstaining)、偶爾飲酒(小於1.3克/天)、輕至中度飲酒(1.3-24.9克/天)、中度至重度飲酒(25-44.9克/天)和重度飲酒(大於45克/天)。其中的11個研究因為有歷史飲酒紀錄,所以在這11個研究可以再把目前不喝酒組(current abstaining)分為:先前飲酒組(former drinkers)*與終身不飲酒組(life-time abstainers)*。
研究中也提到,雖然有早期研究指出,戒酒可能與更高的失智風險有關,但這之間的關聯性仍具相當大的爭議(considerable debate);在其他的研究證據中也顯示,動物實驗也發現重度酒精使用會引起神經毒性,低劑量的酒精使用則具有保護作用[1][2][3]。
研究並沒有任何鼓勵飲酒或類似的建議,研究報告中有提到,刺胳針委員會在2020年的「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報告中說明,過度飲酒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並建議每周的飲酒量避免超過21個單位(1個酒精單位=10毫升或8克的純酒精);同時也有大量的研究證據支持「乙醇對大腦有神經毒性的影響」[4][5][6],2018年的一篇法國全國醫院住院回顧性世代研究的結果顯示,「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s)是失智症的主要風險因子,尤其與發生「早發性失智症」風險的關聯更大。
作者在研究限制中也提到,研究利用自我報告來評估飲酒量的狀況很容易被低估;另外,這篇研究無法評估不同的酒精飲料種類(如:烈酒、葡萄酒、啤酒),因為不同的酒類與其他的人口社會特徵,可能具有高度重疊性;最後,雖然飲酒頻率可能是失智症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此研究也無法判別飲酒頻率的關係。
此篇研究有諸多限制,除了研究本身提到的研究限制外,該研究蒐集的數據中亦包含諸多侷限,包含研究樣本屬於高年齡層,平均年齡達到71.8歲,研究無法排除「倖存者偏誤」(survivorship bias)的問題,也就是研究蒐集的飲酒者,可能是相對健康且存活下來得以參與研究的人;另外,一些戒酒的人可能因為其他的健康因素才開始戒酒,終身不喝酒的人也可能因原先身體的健康因素而不能喝酒,所以不能排除「不喝酒組」的健康狀況基準可能本來就低於「喝酒組」[7][8]。所以在解讀這篇研究時,更應謹慎考量上述這些限制。
2. 媒體報導稱「每天喝1公升啤酒可降低失智風險」、「適量的酒精可以減少大腦斑塊的形成,而大腦斑塊正是失智症的病徵之一」,請問這樣的描述是否與研究相符?
該研究結論是「晚年不飲酒或戒酒,可能與增加失智症的風險有關」,並且沒有說明「每天喝1公升啤酒可降低失智風險」或類似的結論。最後,研究中也沒有提及任何實驗或資料蒐集與「大腦斑塊」有關。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