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議題背景:
隨著氣溫升高,南部的登革熱疫情受到關注,7月18日南投與台中也已經有出現境外移入的登革熱案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說明登革熱的狀況、影響與可能的措施。
專家怎麼說?
2023年07月20日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溫在弘
Q1. 登革熱一直是南部夏季嚴重的傳染病,台灣也發展許多防治方式,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什麼?為什麽很難完全使登革熱滅絕?我們應該怎麼理解比較符合科學現況?
施打疫苗是對抗傳染病擴散最有效的手段,但由於登革熱病毒有四種不同型別,增加疫苗研發的困難度,因此目前台灣尚未核准上市安全與穩定有效的登革熱疫苗,全球僅墨西哥、菲律賓及新加坡等高度疫情流行國家核准疫苗上市。因此在台灣,目前阻斷傳播的實務措施,仍以降低病媒蚊密度(孳生源清除、噴藥)以及避免病媒蚊叮咬(加強民眾防蚊措施等)為主。
登革熱難以滅絕的原因是其主要病媒蚊「埃及斑蚊」,分佈在台灣南部地區,其生態棲息跟人類居住環境特性的關係非常密切。幼蟲只要有乾淨積水環境,例如居家的潮濕浴室或花盆容器、甚至陰暗的地下室等,都很容易在室內環境開始孳生。再加上都市人口移動的複雜性,一旦出現境外移入的病例,很容易透過病媒蚊叮咬造成本土疫情的擴散。
Q2. 隨著平均溫度升高,登革熱會北移嗎?北移對於相關疫情的防治會有什麼影響?為什麽中部出現登革熱案例與否會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另一種登革熱病媒蚊「白線斑蚊」,則普遍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或較低海拔的山區,因此只要台灣在任何一處出現確定病例,都也可能會造成局部流行,例如2018年在台中與新北市也都曾出現登革熱局部群聚的本土疫情。而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2022年的最新評估報告,也證實氣候變遷將明確提高蟲媒傳染病的發病風險。因此,氣候暖化加上人群在南北城市之間的快速移動,很有可能從零星個案,發展成在地局部群聚,進而形成城市之間傳播的疫情。
Q3.對於會重複感染不同型登革熱病毒,現在有新的預防或因應方式嗎?
在缺乏有效疫苗與藥物的情況下,避免重複感染就要盡量減少病媒蚊滋生環境,避免被叮咬的風險。除了目前既有的防治措施,由於病媒蚊生態棲息跟人類居住環境的關係密切,所以治本建議可從都市規劃與設計的角度,將病媒蚊潛在孳生風險納入都市設計的考量,例如:規範建築體的屋頂與立體面的排水設備、雨水下水道的排水設計等,這些規範應該因應不同的土地使用分區(例如:商業區、住宅區等),考量避免殘留積水的設計標準。雖然已開發的都市地區不易大規模重建建築,但是透過政策誘導可在既有建體上微幅修整,從疫情風險調適的長期規劃角度,強化都市居住環境的防疫韌性,也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方向。
2023年07月21日
國家蚊媒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防疫顧問 陳錦生
Q1. 登革熱一直是南部夏季嚴重的傳染病,台灣也發展許多防治方式,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什麼?為什麽很難完全使登革熱滅絕?我們應該怎麼理解比較符合科學現況?
台灣的登革熱自2015年大流行後,台南、高雄都設有專責機構在監視蚊蟲密度,國衛院也設立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協助病媒控制研究。隨後的新冠疫情,使得台灣的登革疫情幾乎消失,但最近因為雨季加上高溫,以及疫情解封後,國際旅遊熱絡,病毒入侵的機會大增,使登革熱疫情加溫。
目前登革熱並無有效的治療藥物,也無有效的疫苗,唯一的防治方法是消滅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切斷其傳染途徑。由於病媒蚊一旦帶有病毒就終身帶毒,因此緊急防治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殺蟲劑殺滅蚊蟲,但清除居家附近的積水容器,使斑蚊無法孳生才是釜底抽薪的辦法。目前國家蚊媒中心正研發新的防治技術(如沃爾巴氏菌、無人機、AI技術等),希望積極試驗各種新科技來有效防蚊。
Q2. 隨著平均溫度升高,登革熱會北移嗎?北移對於相關疫情的防治會有什麼影響?為什麽中部出現登革熱案例與否會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埃及斑蚊目前只分布在嘉義以南,溫度雖然是原因之一,但在夏天北部氣溫有時不遜於南部,埃及斑蚊亦未曾在北部發現,可見溫度不是唯一原因。而白線斑蚊雖是次要病媒蚊,卻分布於全島。因此北部、中部偶有登革熱發生。其原因與南部一樣,有境外帶原者將病毒帶入,由白線斑蚊傳播,並非隨埃及斑蚊北漂而來。除非中部發現埃及斑蚊分布,否則「北漂」一說尚無明確證據。
Q3.對於會重複感染不同型登革熱病毒,現在有新的預防或因應方式嗎?
登革熱共有四型病毒,目前整個東南亞地區四型病毒皆有,很難預測何時何種會入侵。例如,2015年台灣流行第二型病毒,今年台南流行第一型(泰國株),雲林也是第一型病毒(印尼株),但高雄發現有第二型病毒。而隨著旅遊業蓬勃發展,各種型別都有可能入侵。
事實上,台灣沒有真正的本土登革熱,大多是境外移入引起的,因此呼籲赴東南亞疫區的旅客要使用有效的防蚊藥劑,做好自己的防護,海關也要加強宣導,才能將登革病毒阻絕境外。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曾雨涵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