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背景:

墨西哥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2禽流感變異株死亡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6月5日更新禽流感的新聞,一名59歲墨西哥州居民,患有多種疾病,根據病患的家屬表示,在出現急性H5N2感染症狀之前,病患已經因其他原因而臥床三週。

究竟,墨西哥感染H5N2後死亡的人類案例,跟先前3、4月時美國乳牛和牧場工人感染H5N1的差別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中知道什麼重要的資訊,來準備應對禽流感可能的危害?我們需要擔心台灣爆發人或任何動物的大規模禽流感疫情嗎?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讓更多人透過台灣科學家的說明,理解不同禽流感案例,希望作為公眾在討論全球禽流感疫情、防治禽流感時可參考的科學資訊。

參考資料:

根據美國CDC公開資訊〈Types of Influenza Viruses〉,依據病毒表面的兩種蛋白質,分為不同的類型:紅血球凝集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目前禽流感病毒有 18 種不同的HA(H1至H18)類型和11種不同的NA(N1至N11)類型。以H5N1為例,數字的是不同類型蛋白質的代稱,流感病毒共可以有18乘以11種組合。

 

專家怎麼說?

【賴治民】【趙黛瑜】【張伯俊】

2024年06月07日

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院院長暨獸醫學系主任 賴治民

1. 墨西哥感染H5N2後死亡的人類案例,跟先前乳牛和牧場工人感染H5N1的差別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中知道什麼重要的資訊,來準備應對禽流感可能的危害?

禽流感為一種A型流感。而A型流感的宿主包含人、牛、家禽及其他動物。流感主要的感染和致病能力來自紅血球凝集素(簡稱HA,有18種)及神經氨酸酶(簡稱NA,有11種)。流感病毒可以有18乘以11種組合,例如H5N1或H5N2。此外,病毒每次在宿主體內複製時,都有可能再產生小突變,造成病毒跨物種傳染。一般而言,這種突變病毒不會造成跨物種的宿主死亡,但若跨物種傳播成功,則有機會造成宿主死亡,墨西哥這次的H5N2就是一個例子。

禽類因為長期遷移,種類繁多,經年將病毒從甲處傳到乙處,所以禽流感的疫情在眾多動物的傳染鏈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政府長期關心的疫情。若禽流感跨物種傳到非人的動物,也是個值得注意的議題,但要再跨物種傳染給人,其實要經過很多步驟,發生重大疫情的機會微乎其微。

流行病學專家對疾病爆發的敏感性極強,長期在疾病發生初期就提出呼籲,讓民眾瞭解是很重要的。但病原實質影響有限,若嚴重程度上升,一般家醫系統的通報系統警戒狀態升高,那時才需一般民眾再加強自身安全防護。

禽流感為重大議案,任何一個病例都會進行初步疫情調查,瞭解病毒來源、傳染途徑、臨床症狀。在此,H5N1和H5N2可以考慮是不同的病原,致病和危害、感染的宿主不同,值得討論,但不需緊張。

2024年06月07日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趙黛瑜

從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新聞可知,這次墨西哥發生的第一起人類感染H5N2禽流感病毒死亡案件,經過周邊接觸者的調查後,並無其他受感染者,且個案本身也無動物接觸史,因此感染來源不明。

先前在美國發生的牧場工人感染H5N1,雖未出現嚴重症狀,但感染源非常清楚是乳牛,因為已確認在乳牛的乳腺中測到H5N1病毒。墨西哥這起人類感染H5N2的死亡案件,若能配合世界衛生組織擴大調查範圍,才有辦法釐清這是單一突發事件,或有其他未知的感染途徑,包括(1)加強篩檢所有上呼吸道感染病患的禽流感病毒,以了解是否此案例只是冰山的一角,(2)調查墨西哥境內除了禽場外,是否有牧場動物感染H5N2或H5N1禽流感病毒,(3)儘速將此H5N2病毒定出全長基因序列,不只可以了解病毒的可能來源,同時可以了解病毒造成人傳人的風險。

最後,我們再快速地做個整理,近幾年發生的高病原禽流感病毒均源自於1997年發生在香港的H5N1禽流感病毒因的持續演化,過去雖也曾發生人類感染的死亡事件,但從未擴散至南美洲或澳洲等南半球的國家。但自2020年開始在全世界大規模流行的H5N1,更適應在不同野鳥身上,且伴隨野鳥的遷徙與棲地的重疊,進一步傳染給其他非禽類的動物,已陸續在許多海生哺乳動物監測到病毒,且造成海豹、海獅、企鵝的大量死亡,並首次在南美洲、包括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國家造成禽場的疫情,並出現感染人與乳牛的病例。

目前H5N1病毒已經在超過50種以上的野生動物中被偵測到,由於此禽流感病毒相當容易發生基因重組,現在還不確定墨西哥的H5N2病毒是否與H5N1來源相同,必需等定序結果公開後才知道,因此不論是H5N1或是H5N2均不應掉以輕心。目前雖沒有直接人傳人的風險,但政府應及早進行大流行前的準備,包括口罩、快篩試劑,禽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與儲備等,且基於健康一體的原則,應加強針對容易發生病毒重組的熱區進行病毒監測,以了解病毒演化與適應哺乳動物的趨勢。

 

2024年06月09日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張伯俊

1. 墨西哥感染H5N2後死亡的人類案例,跟先前乳牛和牧場工人感染H5N1的差別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中知道什麼重要的資訊,來準備應對禽流感可能的危害?

依目前資料初步判斷,墨西哥人類感染H5N2病毒,應與美國乳牛感染的H5N1病毒不同。墨西哥H5N2病毒在分類上屬「類墨西哥」(Mexican-like)H5N2病毒分支,其來源可溯自1990年之墨西哥H5N2病毒;而美國乳牛H5N1病毒在分類則屬源自1997年的鵝/廣東(gs/GD)H5N1病毒之2.3.4.4b分支。兩種病毒在病毒來源、演化過程、遺傳物質(核酸)序列、病毒致病力等方面皆有所不同。因為墨西哥H5N2禽流感病毒先前從未在人類中被發現,因此本案例需予以重視。

2. 我們需要擔心台灣爆發人或任何動物的大規模禽流感疫情嗎?為什麼需要擔心,或是為什麼還不用太緊張?

多年來皆未有H5N1、H5N2禽流感病毒人傳人之案例,所以由H5N1與H5N2病毒引發人類禽流感大流行之風險仍低,一般人無需過度憂慮。

3. 目前為止,墨西哥人類感染H5N2的原因為何?若還不知道原因,需要做什麼樣的調查、需要哪些資訊,才能判斷原因?

因為墨西哥H5N2禽流感患者並無家禽接觸史,而採自與其接觸過17個人的檢體中,也測不到 H5N2病毒,因此染病原因仍不清楚,需等墨國政府與WHO公布H5N2病毒核酸序列後才能釐清。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