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下生物多樣性、水、糧食和健康鏈結評估報告》(Nexus Assessment Report)原文: IPBES Nexus Assessment Report

IPBES發布新聞稿:Media Release: IPBES Nexus Assessment

報告中的直接、間接驅動因素,根據IPBES資料,指的是:

  • 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因素:土地與海洋利用的變化、生物資源的直接利用、氣候變遷、污染,以及外來種入侵。
  • 間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因素:會影響直接驅動因素的,例如社會經濟和人口成長趨勢、技術創新、文化、政府等。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摘譯

 

報告的主要統計數據與發現:

  • 2-6%:過去30-50年,所有評估指標顯示每十年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幅度。
  • >50%:全球超過一半以上人口住在生物多樣性減低、水資源缺乏或水質下降、糧食不安全、健康風險增加和氣候變遷衝擊最嚴重的地區。
  • 約58兆美元:2023年全球年度經濟活動中,中度至高度依賴自然的產業總值(即佔全球GDP的50%以上)。
  • 高達25兆美元:化石燃料、農業和漁業部門的年度「外部」成本(未納入決策考量),反映了這些部門的生產和消費對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水和健康的衝擊。
  • 5.3兆美元:每年直接損害生物多樣性的私部門資金額。
  • 1.7兆美元:每年加劇損害生物多樣性、扭曲貿易並增加自然資源壓力的公共補貼。
  • 1000億至3000億美元:非法的資源開採活動的年產值,包括野生動物、木材和漁業貿易。
  • 高達2000億美元:每年用於改善生物多樣性狀況的支出。
  • 高達1兆美元:估計達成全球生物多樣性資源需求的年度資金缺口。
  • 至少4兆美元:除了生物多樣性資金缺口之外,估計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年度資金缺口。
  • 生物多樣性流失的經濟影響可能衝擊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在調動永續金流方面也面臨更高的障礙(在某些情況下發展中國家的高負債會加劇生物多樣性流失的經濟影響)。
  • 43%:生物多樣性融資中也直接包括另一個鏈結要素的效益占比。
  • 81%:來自公共機構的生物多樣性資金比例。
  • 420億美元:目前用於支付生態系統服務的資金,常同時用於生物多樣性和水等另一個鏈結要素的活動。
  • 4700萬歐元:巴黎投資幫助農民過渡轉型到生態集約化,減少污染與提供更乾淨的水。
  • 30%:根據《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3,到2030年要保護的全球陸地、水域和海洋比例——得到評估情境分析的支持,如果有效管理自然和人類,可以帶來廣大效益。
  • 減少塑膠,改善了水質和野生動物保育,減少洪水以及相關水傳播疾病的發生率。
  • 城市中以自然為本的的解方可增加城市綠地和水域,有助於管理熱島效應、改善水質和水供給、減少空氣污染,以及減少過敏原和人畜共通疾病的風險。
  • 以更平等的方式實施的因應方案,還可以在各個鏈結要素中提供更大的潛在效益,顯示效果和公平性往往不是權衡取捨而是相輔相成。
  • 原住民和地方社區的知識和作法可幫助成功保護生物多樣性,並永續管理其他鏈結要素。例如,在正式落實和執行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的土地所有權後,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大幅減少。

 

與鏈結評估有關的關鍵概念和定義,呈現在圖SPM.1。

 

圖SPM.1. 鏈結評估中使用的關鍵概念和定義

關鍵訊息:

A:過去與現今的鏈結間交互作用(Nexus interactions)

A1. 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生存必需的基礎,支持著水源和糧食供給、人類健康,以及穩定氣候。全球所有區域、各種空間尺度下的生物多樣性正在快速減少,這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可用的水資源與水質、糧食安全與營養、人類、動植物健康,以及面對氣候變遷的適應力(氣候韌性),有很大的影響。生物多樣性流失與氣候變遷彼此會相互影響,帶來複合式的效應,威脅人類的健康與福祉。

生物多樣性和健康運作的生態系統扮演的重要角色,是貢獻給人類許多的自然資源,包含調節氣候、養分與水循環,這對於提供充足和乾淨的水源、永續的糧食系統、控制病蟲害、提升身心健康、提供傳統與現代的藥物,以及對文化的認同。然而過去30至50年間,所有評估指標皆顯示生物多樣性每十年下降2%至6%。

生物多樣性流失與氣候變遷彼此相互作用,並加劇對生態系統韌性及所有其他鏈結要素(水、糧食、健康等)的衝擊。功能正常且有韌性的生態系統有助於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例如緩衝極端天氣事件與增加碳匯。

然而,流失生物多樣性會降低生態系統(例如森林和海洋)的固碳能力,導致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加速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的流失還減少了可用的水資源、促使病原體出現,以及使特定形式的水污染更嚴重,損害人類與動植物的健康。

生物多樣性支持海洋、沿海與淡水漁業的韌性和生產力,也以授粉、控制病蟲害和土壤健康,支持著農業系統。但是不永續的農業活動,促使生物多樣性流失、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空氣、水和土地的污染,有些系統如漁業,甚至已接近臨界點。

糧食生產量增加,改善了人類健康,幫助降低兒童死亡率並延長人類壽命。足夠且健康的食物(包括多樣化的水果、蔬菜、豆類、全穀物和堅果)有助於永續且健康的飲食。然而,缺少農業生物多樣性和飲食多樣性,限制了這些健康的好處,尤其是對低收入和處於弱勢族群而言。這些糧食安全的不平等持續存在,80%營養不良的族群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缺乏多樣性且不健康的飲食,是造成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A2. 過去50年,全球間接驅動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因素上升,加強了直接驅動因素帶來的影響,對生物多樣性、可用的水資源與水質、糧食安全與營養、健康,以及氣候變遷造成衝擊。

全球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間接驅動因素,包含經濟、人口、文化與技術的改變(例如,過度消費和浪費)的趨勢,加劇了直接驅動因素(如土地和海洋利用的變化、不永續的開採、污染、外來入侵種和氣候變遷)對陸地、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流失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這種情況因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糧食、健康和氣候變遷的分散治理,而更加惡化。通常這些領域不同單位的工作彼此脫節,且政策的議程各自孤立,造成目標相互衝突和重複的工作。

直接和間接驅動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造成鏈結要素之間的級聯效應(cascading effect)[註1]。例如,為了更富裕而增加不永續的糧食生產,與土地利用改變和擴大不永續的農業活動有關。這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可用的水資源與水質下降、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以及提高病原體出現的風險。

土地和海洋的過度採收、過度捕撈、不永續的開採與生產活動,也削弱淡水與海洋系統,而這些系統對水循環、糧食安全以及減緩氣候變遷非常重要。

A3. 優先考慮少數人短期利益和財務回饋,且忽視對生物多樣性及其他鏈結要素造成衝擊的社會、經濟和決策,導致現在人類福祉不平等的結果。現有的治理方法往往沒有考慮和解決對自然環境的衝擊,而這些影響不成比例的損害著特定群體的福祉。

目前的經濟和金融系統,每年投資約7兆美元在會破壞生物多樣性及其他鏈結要素的活動上。主流經濟系統會造成不永續且不公平的經濟成長,且只重視大自然提供的少數資源(例如水和糧食),卻沒有考慮到自然的多元價值。

結果,全球超過一半以上人口住在生物多樣性減少、水資源缺乏或水質下降、糧食不安全、健康風險增加,還有氣候變遷衝擊最嚴重的地區。這些負擔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特別大,包括小島嶼國家、原住民和地方社區,以及高收入國家中的弱勢族群。

儘管面臨這些壓力,原住民和地方社區仍運用他們傳統的智慧和方法,成功保育生物多樣性並永續管理其他的鏈結要素。這表示應該承認他們的權利,讓他們參與更多決策過程。

改善這些問題的努力(例如環境規範)有部分的成效。但如果不更積極一致的努力來處理這些要素的內部連結,以及它們和間接、直接驅動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就不太可能發揮完整的成效。納入更廣泛的行動者和價值觀,特別注重公平性、配合經濟與金融上的改革,可以改善生物多樣性的治理。

B:未來的鏈結間交互作用

B1. 如果維持目前直接和間接驅動因素的趨勢,將會造成生物多樣性、可用的水資源與水質、糧食安全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後果,並加劇氣候變遷。未來如果僅優先考慮一個要素(例如僅考慮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糧食、人類健康或氣候變遷中任一個)的目標,而未顧及其他要素,將造成權衡這些要素時的互相衝突。

如果現在這些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繼續下去,未來資源的過度開採和消耗會更多、不永續且不公平的經濟成長也衝擊環境,且對抗氣候變遷的效率也不好。拖延不實現政策目標、不處理這些問題,將會增加成本。例如,如果延遲十年(例如從2021延到2030年)才處理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問題,成本會變兩倍,處理氣候變遷也需每年多花至少5000億美元。

只優先顧及單一方面的目標或各自為政的行動時,例如僅專注在保育生物多樣性、供給水資源、生產糧食、人類健康或減緩氣候變遷,因為這些要素之間相互影響而會有衝突,所以沒辦法達成全面的效益。要有全面的效益,需仰賴減緩氣候變遷,並確保減緩氣候變遷的方法不會衝擊其他要素(例如,保育能夠封存碳的沿海和海洋生態系)。同樣的,全面改善這些鏈結要素,需要仰賴抑制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如果用整合且公正的因應方法(例如,整合陸地和海洋的方法,並考慮原住民和地方社區的權利和需求),可讓其他要素也受益。

B2. 對人類和自然有全面、正面效益的未來是辦得到的,但要在所有鏈結要素都達到最佳效益,是個挑戰。能在各個鏈結要素間取得平衡效益的情境,通常包含這些項目:有效保育、復育並永續使用和管理生態系統、減少海洋、淡水和陸地的污染、採用永續健康的飲食習慣,並減緩和調適氣候變遷。

正面的情境展現的成果,包含停止並扭轉生物多樣性流失、改善水資源、水質與糧食安全、改善人類健康,並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這些情境包含及時採用多種整合性的因應方案,不只專注在單一個鏈結要素,而是結合有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育(海洋、淡水和陸地系統)、生態系統復育,以及永續且健康的飲食。

這些情境的特點是永續管理自然資源、兼容性經濟成長以確保利益能公平分配給不同社會族群,以及永續的消費模式。此外,這些情境通常包含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動、針對棲地改變和退化原因的因應方案,例如實行永續生產和消費,以扭轉生物多樣性流失,同時達到在水資源、糧食、人類健康和氣候的多元效益。

B3. 以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糧食、人類健康和氣候變遷之間綜合效應為重點的情境,對全球政策目標,如永續發展目標,能帶來更多效益。各自孤立的政策方針和只重視單一要素的行動會限制達成各項政策目標的效益。

在延續或強化現有政策趨勢,且單獨聚焦在糧食、生物多樣性或氣候變遷政策的情境中,無法達成大多數的全球政策目標。相對的,對生物多樣性和其他要素都有正面影響的情境,也會對多元政策目標有正面的效果,顯示各政策部門更協調、及時和加強的目標與行動,能達到橫跨各政策目標的綜效。

轉型到更有效率、兼容、具韌性且永續的糧食系統,將為鏈結要素帶來多元的效益,也能幫助各國處理土地改變和不永續的農業活動。這些做法已經導致環境退化、生物多樣性流失,以及健康的風險,例如新興傳染病和營養不良。

在盡可能減小各要素互相衝突的未來情境中,氣候變遷減緩政策更有效,例如以整合方式規劃行動,避免氣候變遷的減緩行動與其他鏈結要素競爭土地和其他資源。支持永續健康飲食、永續資源利用和減少浪費的政策,在考慮多方參與者及相關的價值觀、知識體系下,扮演能成功實現永續未來情境的關鍵角色。

圖 SPM.5A:預期未來每個鏈結情境原型對每個鏈結要素的平均影響程度

C:應對鏈結交互作用的因應方案(Response options)

C1. 多個部門的行動者已經可獲得許多有很高綜效的因應方案,以永續管理生物多樣性、水、糧食、健康和氣候變遷。不只聚焦在生物多樣性、且非典型的因應方案,常常比專門設計的因應方案對生物多樣性有更大助益。在適當規模和情境下執行這些因應方案時,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為各個鏈結要素帶來許多效益,而且成本低廉。

報告深入的評估了71個因應方案,在此列出代表性的10大行動:保護或停止改變完整性很高的生態系;復育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管理人類開發的土地和水域的生態系統;永續消費;減少污染和浪費;整合規劃與治理;管理風險;確保權利和公平;調整融資;以及包含其他幾個重要選項的「其他」類別。

因應方案在整個鏈結範圍內的影響差異很大。有些因應方案,有證據顯示對所有鏈結要素都有潛在效益,例如:綜合地景和海景管理、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永續的健康飲食、為人畜共通傳染病而管理的生物多樣性、永續的生物經濟,以及復育有助於減緩和調適氣候變遷的生態系統(例如森林、土壤、濕地、泥碳地和紅樹林)。

其他因應方案則可能對較少的鏈結要素有效益。如果實施時不夠小心,有些源自單一要素的因應方案,可能會對其他鏈結要素造成意料之外的衝擊(例如離岸風電、水壩運作)。許多因應方案的成本較低(例如農業生態學、綜合多營養階層的水產養殖、健康影響評估、生態性的農業集約)。

能夠開啟新融資形式、改變商業模式或設置獎勵措施的因應方案,雖然很有挑戰性,但可以創造更廣泛系統改革的機會,並增加現在和未來部門的綜效。所有因應方案的簡要描述(此處僅提及名稱)均可見原文報告的附錄IV。

C2. 因應方案之間可相輔相成或相互妨礙,引發潛在的綜效或導致必須權衡取捨。 共同或依序實施這些因應方案,讓全部鏈結要素實現後的效益更強,因為某些因應方案有助其他方案或放大其他方案的效益。

減少與土地或其他資源競爭的因應方案,可以促進其他因應方案在多個鏈結要素上達成正面的成果。例如,永續的健康飲食、減少糧食損失與浪費、生態與永續的集約化農業,以及結合生態系復育(即組合在一起),並產生行為改變來加以激勵和推動,以減少土地改變和水污染,停止或扭轉生物多樣性流失,改善人類健康,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有些因應方案本身就類似於組合方案,因為它們包含多種協同行動,例如原住民以整體為基礎的世界觀,以地方知識及傳統方法發展的原住民糧食系統。單獨設計和實施因應方案,而不考慮他們之間的相互連結,可能會導致各個鏈結要素的效益減少。整合性規劃與治理方法、以權利為基礎的方法,以及協調資金,能夠促進因應方案的組合與排序,達到綜效或多重共同效益,並解決權衡取捨的問題,甚至節省成本。

確保包括原住民與地方社區在內的廣泛行動者,能充分且有效參與因應組合方案的共同設計、協調與實施過程,有助提高效益的規模與公平性,並促進從合作環境中產生新的方案。

C3. 因應方案可以大力推進全球政策的努力,包括永續發展目標、《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巴黎協定》,達到公正且永續的未來。因應方案的設計是為了惠及多個鏈結要素、支持全球政策框架中的多項目標與指標,並加強它們之間的綜效與一致性。

實施71項經過評估的因應方案,將共同支持所有17項永續發展目標、所有23項《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目標,以及《巴黎協定》的長期減緩與調適目標。

與鏈結要素一致的永續發展目標(即目標2、3、6、13、14和15)得到最多因應方案的支持,但這些和其他因應方案,也同樣促進其餘11項目標的實現。有24個因應方案都推進了超過5項永續發展目標,以及超過5項《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目標,其中包括農村地景中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調適、跨域的水資源合作、原住民糧食系統、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城市中以自然為本的解方,以及農業生態學。

在部門間和部門內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因應方案,雖然以生物多樣性為主,但也有很大的潛力惠及其他鏈結要素,從而支持全球政策框架。除了幫助實現全球目標外,這些因應方案對實施地區的當地社區與原住民,有直接且實際的助益。

D:治理鏈結以實現公正且永續的未來

D1. 用更具整合性、包容性、公平性、問責性、協調性與調適性的方式,來改變當前各自為政的治理模式,可以成功實施因應方案,綜合管理各個鏈結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相關的直接與間接驅動因素,為目前與未來的人類與自然帶來益處。

現有的治理無法應對因環境變化的速度、規模,以及不平等加劇所帶來的複雜、相互關聯且相互依賴的挑戰。分散且各自孤立的制度,以及短期、矛盾或不兼容的政策,阻礙了全球政策框架的實現。解決環境變化的間接驅動因素,以及影響這些驅動因素的潛在價值觀與行為,對於解決自然及自然對人類貢獻的衰退,至關重要,也是改進治理方式的關鍵。

「鏈結的治理方法」提供更有綜效、整體性與跨學科的解決方案與框架,納入更多跨鏈結要素之間互動的行動者、強調公平與問責等明確價值、促進政策的一致性、協作與整合,並且具有實驗性、調適性與反思。整合這些鏈結的治理和決策,以及跨領域及多層級的行動者,是促進社會一體化的方式,正如許多全球政策框架推崇的那樣。

D2. 滿足生物多樣性需求的資金缺口約為每年3千萬至1兆美元,而實現與水、糧食、健康及氣候變遷最直接相關的永續發展目標,所需的額外投資,至少需要每年4兆美元。採取緊急行動,以轉變價值觀與結構,並解決經濟與金融體系內部狹隘利益的主導地位,可以增加對生物多樣性及其他鏈結要素的投資。

加強決策者理解和應對經濟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連結性,以及使用永續金融和經濟工具的能力,可以實現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轉型。藉由改變財政和法規的支持環境,可以調整並實現金融激勵措施,例如提高破壞自然的成本、鼓勵商業模式的改變,包括提高對自然有益的投資回報率。

配套的因應方案有助於經濟與金融體系與生物多樣性保持一致,並減少損害生物多樣性及鏈結要素的負面誘因。

更具革新性的改變,包括選擇和使用GDP以外的衡量指標,並在經濟與金融決策中納入多樣化的價值觀和行動者。這可用改善金融資源的取得和供應來支持,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以及解決現有債務問題、承認公正和公平的轉型的必要。

在歷史上和目前被邊緣化的人群,特別是原住民與當地社區,在獲取所需資金上面臨特殊挑戰。總結來說,這些努力可以改革經濟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增強公平性,並實現永續發展的成果。

D3. 具有多元證據的一系列審議步驟和行動,可以加強鏈結治理的方法、決策與能力。鏈結行動的路線圖可供多部門內廣泛的行動者,用於辨識問題與共享價值,並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幫助實現與全球政策框架一致的公正、永續的未來。促進對鏈結要素整體理解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增加知識、促進合作與決策。

路線圖中的步驟可應用於各鏈結要素以及與要素間交互作用有關的特定挑戰或機會,包括:歸納出直接與間接驅動因素及其影響、辨識並召集跨部門及跨層級的治理行動者、理解鏈結要素之間的交互作用與互相依賴的關係、共創願景使價值觀保持一致、辨識因應方案及其綜效與權衡取捨、評估可行的條件並克服協調與整合行動的障礙、協商執行方案與規模,以及反覆的監測與學習。

這些步驟可以由各類行動者共同實行,並依賴更包容和跨層級的行動者之間的合作。然而,協作的行動面臨許多障礙,例如交叉且複合性的邊緣體系,特別是原住民與當地社區、年輕人、老年人、移民與流離失所者、女性及身心障礙人士等群體。

改善治理能力可以增強對變革必要性的認識,增進知識的共同產製,幫助應對權衡取捨並解決不正義的問題。路線圖中的行動既可以是漸進的,也可以是變革性的,所有行動都能改善目前情況,並有助邁向公正且永續的未來。

附錄 II 圖 SPM.A2. IPBES概念框架中的鏈結要素和要素之間互動

說明生物多樣性、水、糧食、健康和氣候變遷等鏈結要素如何與IPBES概念框架的大類別互相交叉,這些類別包括「自然」、「自然對人類的貢獻」、「好的生活品質」、「直接驅動因素」、「人類活動產生的資產」和「制度、治理和間接驅動因素」。每個類別框依照以下鏈結要素的順序,列出範例:生物多樣性、水、糧食、健康和氣候變遷。

註1:級聯效應與連鎖效性的意思相近,都是指因為做了某件事或發生了某件事,所導致一連串連續的事件或影響。但若要細分,連鎖效應的事件與影響具有比較明確的因果關係;級聯效應的事件與影響之間,可能是層層累加的結果,難以明確區分出做了A事件一定會發生B影響的因子。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