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翻譯
諾貝爾獎官方新聞稿全文: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5/press-release/
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諾貝爾大會決定將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西雅圖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的瑪麗・E・布倫科(Mary E. Brunkow),美國舊金山索諾瑪生物療法公司(Sonoma Biotherapeutics)的弗雷德・拉姆斯德爾(Fred Ramsdell),日本大阪大阪大學的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周邊免疫耐受性」。
他們發現了免疫系統如何受到控制
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必須受到調控,否則可能會攻擊我們自己的器官。瑪麗・E・布倫科、弗雷德・拉姆斯德爾和坂口志文因其在「周邊免疫耐受性」的開創性發現,而獲頒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周邊免疫耐受性能防止免疫系統攻擊人體。
每天,我們的免疫系統都保護著我們,免受成千上萬試圖入侵我們身體的微生物侵害。這些微生物的外觀各異,許多微生物還會發展出與人體細胞相似的「偽裝」。那麼,免疫系統是如何判斷應該攻擊哪些目標、又應該保護哪些組織呢?
布倫科、拉姆斯德爾和坂口發現了與周邊免疫耐受性有關的基礎機制,因而獲頒202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找出了免疫系統中的「安全守衛」: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這些細胞能防止免疫細胞攻擊我們自己的身體。
「他們的發現是決定性的,讓我們能理解免疫系統如何運作,以及為什麼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罹患嚴重的自體免疫疾病,」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奧勒・坎普(Olle Kämpe) 表示。
1995年,坂口志文逆勢而行地提出了第一個重要發現。當時,多數研究者仍認為免疫耐受性只會透過在胸腺中消除有害的免疫細胞來形成,即所謂的「中樞耐受」。但坂口證明免疫系統比這更複雜,他發現了一類全新的免疫細胞,能保護身體免於自體免疫疾病。
2001年,瑪麗・E・布倫科與弗雷德・拉姆斯德爾發現了另一個關鍵。他們說明了為什麼某一品系的小鼠特別容易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研究顯示這些小鼠帶有一個突變基因,他們將它命名為FOXP3。他們同時也發現,人體中與其類似的基因突變也會導致嚴重的自體免疫疾病,稱為「IPEX」(Immune dysregulation, Polyendocrinopathy, Enteropathy, X-linked syndrome)。
兩年後,坂口進一步結合這些研究發現。他證明FOXP3基因控制著他在1995年所發現的這類細胞的發育。這些細胞如今被稱為「調節性T細胞」,它們監控其他免疫細胞,確保免疫系統能容忍自身組織。
這些重大的發現開啟了「周邊耐受性」的研究領域,並推動了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方法的發展,也可能使器官移植更成功。目前已有數項相關療法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得獎者簡介
瑪麗・E・布倫科(Mary E. Brunkow),1961年生。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美國西雅圖系統生物學研究所資深專案經理。
弗雷德・拉姆斯德爾(Fred Ramsdell),1960年生。1987年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美國舊金山索諾瑪生物療法公司(Sonoma Biotherapeutics)科學顧問。
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1951年生。1976年獲京都大學醫學士,1983年獲博士學位。現任大阪大學免疫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2025諾貝爾生醫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https://smctw.tw/19046/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