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風速?

風速指的是風的速度大小,風速越快風力越強,主要以公尺/秒或世界氣象組織(WMO)所公布的蒲福風級表,也就是常見聽見的幾級風作為單位。

蒲福風級表[1]

級數名稱公尺/秒級數名稱公尺/秒
0無風0-0.27疾風13.9-17.1
1軟風0.3-1.58大風17.2-20.7
2輕風1.6-3.39烈風20.8-24.4
3微風3.4-5.410暴風24.5-28.4
4和風5.5-7.911狂風28.5-32.6
5清風8.0-10.712颶風32.7-36.9
6強風10.8-13.8

2. 風速越快越好嗎?

應用於發電時,並不是風速越快越好。風力發電機可應用於發電的風力範圍大約是3公尺/秒至25公尺/秒之間(約蒲福風級表的3-9級風),但實際的數據則依風機的技術與設計有所差別。普遍而言,當風速超過25公尺/秒,風機為了因應強風,會改為順轉不發電模式。[2]

3. 示性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

經長時間連續觀測海面上某瞬間或是某點位的所有波高中,計算前三分之一最大波高的平均值,稱為示性波高;據統計,其值與海員目測的波高值甚為接近。[3]

4.滿發時數/滿發小時

是將一座風機整年的發電量,換算為該風機滿載的時間,用以說明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能力,是在討論風力發電時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據109年度的躉購費率(請參考能源名詞解釋4)公告,因政府為了控管躉購支出,將離岸風電購電上限訂為4200小時,若廠商發電的滿發時數超過4200小時,政府將啟用迴避成本機制,減少付給廠商的躉購費率。以2020年標準為例,滿發時數超過4200小時未達4500小時,將以原本躉購費率打75折;超過4500小時打5折,以降低政府購電成本。[4]

5. 土壤地質條件「軟弱」是什麼意思?

軟弱與堅硬是在工程上談到土壤與地質條件時,常用於形容工程試驗量化結果的方式。舉例來說,若以同樣的重量與次數撃打土地,試驗A土地與B土地的土壤地質,而A土地經重擊後沉陷較B土地深,就會說「A土地的土壤地質較B土地軟弱」。此外,一如軟弱與堅硬是用來形容土壤,疏鬆與緊密則用來形容砂土。

6. 什麼是「差異沉陷」?

發生土壤液化時,土壤顆粒會浮在水中,但當造成土壤液化的外力停止,一段時間之後,浮在水中的土壤顆粒會重新沉澱,形成新的地貌。若結構物的基礎淺於發生土壤液化的深度,在土壤液化時,會因為土壤顆粒浮起與重新沉澱的過程,導致結構物基礎不穩固而沉陷,連帶造成結構物傾倒。

7. 「回歸期」是什麼意思?是指多少年會發生一次嗎?

回歸期與常見到「百年一遇的洪水」、「百年一遇的降雨」概念相同,指的是每年發生此災害事件的機率,通常是指工程設計可以承受災害的標準。以離岸風電:地質篇──專家QAQ4 為例,提到政府建議離岸風機的基礎設計,應以地震回歸期475年為設計標準。指的是要以每年約有0.2%發生機率的地震規模為標準,地震規模越大,發生的機率越小。另外離岸風機設計以地震回歸期475年為標準,是因為離岸風機並不會有人居住,若是海上鑽油平台,設計的標準是回歸期2500年,也就是發生機率為0.04%的地震規模。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