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識:

  • 傳染途徑:2019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已知主要的傳染方式為近距離飛沫、接觸(直接或間接)傳染。
  • 飛沫傳染:病毒會依附在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泌物黏著在物體或人體表面後,再透過物理性的接觸而傳染病毒。若要有效防範病毒,應正確清潔雙手,避免雙手觸碰口、鼻和眼睛。
  • 接觸傳染:接觸到受病毒污染的表面而受感染。若要有效防範病毒,應正確清潔雙手,避免雙手觸碰口、鼻和眼睛。
  • 飛沫的直徑大小約4000-8000奈米(nm),病毒微粒的直徑約為100奈米以下,故若能阻隔飛沫,應可有效防範病毒透過飛沫與口鼻接觸,但接觸口罩外層後,應勤加清潔雙手、避免觸碰口、鼻和眼睛。

 

一般外科口罩:

  • 外科口罩原用於外科手術的第一線醫療工作者,因為他們暴露於可能近距離接觸飛沫與體液的醫療環境。外科口罩的主要功用是阻擋使用者的飛沫傳給他人,亦能以外層PP防潑水材質,阻隔他人的飛沫傳到使用者的口和鼻。外科口罩可阻擋3000奈米以上的飛沫微粒,能有效阻絕透過飛沫傳播的病毒微粒。
  • 市面上標示或宣稱為外科口罩者,應符合醫用口罩CNS14774(T5017)等級的規格要求。

 

一般外科口罩注意事項:

  1. 應確實壓緊鼻樑上的壓條,並隨時罩住口鼻。
  2. 應勤加清潔雙手,避免用手觸摸口、鼻與眼睛。
  3. 有呼吸道症狀與慢性病的病人,又或出入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與醫院等地,應隨時配戴口罩。

 

N95口罩:

  • Balazy等人於2006年的研究發現,若使用者正確配戴N95口罩,意即口罩與使用者面部的密合度佳時,可防止吸入空氣中95%的直徑10-80奈米病毒微粒,並防止傳播病毒。但若密合度差,則可能低於95%的防護,也會傳播病毒。
  • 市面上標示或宣稱具有N95效果的口罩,應符合CNS14755(Z2125)「拋棄式防塵口罩」D2等級(等同或以上者)規格要求。
  • 依據國家標準CNS14755 Z2125拋棄式防塵口罩,過濾效率分為三種等級:
    • D1:過濾效率80%
    • D2:過濾效率95%(即為N95口罩)
    • D3:過濾效率99%

 

N95口罩注意事項:

  1. 應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第一線醫療人員使用,因為配戴N95口罩必須先經過密合度測試,才能確保口罩的功效。
  2. 配戴N95口罩,因為密合度佳,呼吸阻抗率值很高,意即配戴者恐會呼吸不順暢;若配戴者拿下N95口罩呼吸,將增加傳播病毒的機率。
  3.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症狀之一為「呼吸急促」,若使用N95口罩呼吸可能會更加困難。

參考資料:

1. Roizen, M. (2007). Do N95 respirators provide 95% protection level against airborne viruses, and how adequate are surgical masks? Yearbook of Anesthesiology and Pain Management, 2007, 265. doi: 10.1016/s1073-5437(08)70239-0
2.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我國醫用口罩管理制度簡介。
3. 勞動部:呼吸防護具選用參考原則,附件二、防塵口罩之等級。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