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秋行軍蟲

背景描述:

2019年06月08日,國內首次於苗栗發現秋行軍蟲幼蟲,隨後農委會於10日成立「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截至06月25日,全臺確診案件已達168件,並已執行銷毀81件、噴藥防治77件。[1] 對此,專家回應如下:

 

2019年6月25日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楊平世名譽教授(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前院長)

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的秋行軍蟲,在南北美肆虐之後,傳入非洲;接著又侵入印度、南亞、東南亞及中國。今年六月上旬証實入侵臺灣!不管這種食量大、飛翔能力強、寄主植物又多的害蟲是去年或今年入侵臺灣,目前牠正遍地開花似的出現於離島及臺灣各地,未來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可以吃353種植物的雜食性害蟲呢?

大家一直擔心的非洲豬瘟,我們幾乎動員各港口、機場防堵,也嚴密監管國際郵包,並對違法攜帶肉品入境的旅客科以重罰,現在總算防堵住。但防疫視同作戰,我們現階段是防堵住了,但仍不能有絲毫鬆懈,因為好不容易口蹄疫今年已進入拔針解除階段,我們的豬肉及其產品,未來是有機會恢復外銷;如果非洲豬瘟一來,產業的損失之外,我們所生產的豬肉想要外銷,又是遙遙無期的。

而秋行軍蟲來了,牠應是靠飛翔和氣流、鋒面入侵的,但會不會構成威脅?可以從牠在非洲、印度及中國等地所造成的損失,和所花費的防治費用瞭解其嚴重性。所以面對來勢洶洶的害蟲,此刻農委會及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應儘速組織跨領域團隊,包括氣象、農業及昆蟲專家,針對其遷飛路徑、危害作物、攝食偏好性、生活史、生活習性、基因型、農藥篩選及抗藥性、誘引法(包括性費洛蒙)、生物防治和各種可能防治方法,進行科學性研究。時程最少三年,以掌握此蟲最佳的防治策略及方法。另外,由於這種害蟲至少已繁衍一代,其發生、分佈仍應持續監測;現階段則應動用全臺各農改場、各大學農學院人力,全面監控這種害蟲;但對於非農地部分,行政院應有像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一樣的跨部會防治中心,以對秋行軍蟲作全面監測及撲殺。

這三十年來,儘管我們在中央有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之設置,但在全球化與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加上我們又有民眾可自由向經濟部、財政部以經濟動植物、寵物之名義進口外來種,可能因管理失當、逸出野外,或故意放生而變成外來入侵種。像福壽螺、牛蛙、美國螯蝦、斑腿樹蛙、綠鬃蜥、綠水蜥、巴西龜、埃及聖䴉、布袋蓮、水芙蓉、小花蔓澤蘭、銀合歡、松材線蟲、入侵紅火蟻、中國梨木蝨、蘇鐵白輪介殼蟲、河殼菜蛤、緬甸小鼠、多綠南蜥等等,已持續危害臺灣的農業及生態環境。

如今,由於部會事權不統一,一旦出問題,則必須靠農委會針對個別有害生物,每年編列一直不足以撲滅有害生物的經費應付,可以說治標不治本,防不勝防!致使入侵種生物之防治名單越來越多,這豈不是白白浪費納稅人的錢!是故,在行政院下設置跨部會外來種研究暨入侵種防治中心,每年編足人力及預算,全力對付全球化及氣候變遷下之可能發生的各種有害生物防治,才是治本之道!可不是嗎?

註釋:

[1] 資料來源: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秋行軍蟲專區《國內疫情現況》。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