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與工商時報合作,並刊載於<科學家新視野──缺水對於蛋雞產業的影響>

背景描述:

每年7月至10月是臺灣的颱風季。但2020年的颱風季,不僅颱風生成總數較往年來得少,甚至整個7月都沒有形成颱風。一路持續至9月、10月,今年的颱風皆未登陸臺灣。[1]

對此,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將颱風不來對於臺灣的影響聚焦在「缺水」議題上,進一步邀請專家說明缺水對於蛋雞產業之影響。

20201110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  陳盈豪

臺灣地理位置容易缺水

臺灣四面環海,綠意盎然,有「福爾摩沙」之稱。但因地處北緯23.5度,當熱帶赤道地面水分蒸發成雲氣,隨信風北移並降雨,一路移動至臺灣上空時,已是乾燥空氣。所以此緯度區域之降雨機率低,很容易缺水,像是北非撒哈拉大沙漠,與阿拉伯半島的內夫得沙漠、達納沙漠及卡利沙漠均在此緯度附近。

每當颱風侵襲,則帶來豐沛的雨水,此種強降雨是臺灣重要的水資源之一,故有「颱風一來,水庫吃飽飽」之說。然今年的颱風季相較於往年,不僅颱風生成的數量偏少,且皆未直撲臺灣,因此造成臺灣缺水嚴重,致使農作物需停止播種與灌溉。

缺水對於蛋雞產業的影響

降雨量少而導致缺水,對蛋雞有間接影響,包括飼料價格漲揚、產薄殼蛋與增加死亡率。

  1. 飼料價格漲揚
    雖然颱風或梅雨期會帶來雨量,然而臺灣山地牧野滲漏入土的水量亦僅及降雨量的3.4%,能為植物有效利用的水量亦不過降雨量的4.1%;反之,總雨量之61.5%會隨地形坡陡逕入溪河而流入大海,剩餘的31%則會在過程中蒸發。
    一般作物體內含水量達60-80%,作物要獲得1份產量,必須消耗500-1000份的水,亦即要收成1公斤的作物,需要消耗500-1000公斤的水。若是以玉米乾物質[2] 的產量為例,生產1公克乾物質的需水量為315-413公克(平均368公克)。
    家禽飼料原料,主要以玉米與大豆為大宗。作物於土壤水分達適當量時,其生育可達顛峰,並可獲得最大的收穫量。玉米雖是旱作,其對土壤水分的最適當含水量仍需70%(田間容水量)。換言之,缺水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首當其衝,一旦穀物收成減少,連帶蛋雞飼料的價格也會隨之漲揚。
    雖臺灣飼料主要從國外進口,但假如玉米生產國:美國、南非與泰國等國家,也有缺水災情發生時,臺灣飼料原料之價格也將間接受到影響,進而使雞蛋的生產成本增加。
  1. 產薄殼蛋
    當夏季發生缺水災情,意味該地區豔陽高照,長久時間不下雨,所以天氣炎熱。高溫環境使雞隻需藉由喘息來散熱,致使其體內呼出的CO2增多。
    蛋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CaCO3),係來自血液CO2經由碳酸酐酶參與作用,使其溶於水而形成碳酸(H2CO3),再經解離成碳酸根(CO3-),當CO3-與Ca+結合,便能在子宮形成蛋殼。若雞隻體內CO2來源減少,則CO3-濃度也會減少,此為造成薄殼蛋原因之一;另外,持續高溫將使雞隻採食量下降,鈣攝取量也隨之減少,CaCO3合成量遞減是必然。
    薄殼蛋殼容易因碰撞破裂,使蛋內容物溢出而遭受汙染,此對蛋雞產業是重大的經濟損失。
    ※更多造成薄殼蛋的原因,以及薄殼蛋對於蛋雞產業的經濟損失,請參見本人於《蛋荒事件》之說明。
  1. 增加死亡率
    雞隻沒有汗腺,當輻射、傳導及對流等散熱方式已無法排除體熱,此時雞隻需藉由喘息以利散熱降溫。
    夏季西南氣流帶來降雨有降低氣溫之效果,當持續不降雨而產生的高溫,將致使雞隻處於長期熱緊迫的狀態,已有諸多研究報告指出熱緊迫會使雞隻死亡率增加。

註釋:

[1] 資料來源:聯合報《颱風生成大遲到一遇到台灣就轉彎》。

[2]所謂乾物質係指飼料經加熱,去除水分、充分乾燥後剩餘的物質,更多飼料的成分以及相關定義,請參考《飼料營養雜誌》〈配製飼料及飼養管理中一些名詞之定義及其應用〉。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