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背景描述:
鮮乳富含豐富營養素,也是許多人每天必喝的飲品之一。但你知道乳牛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嗎?退休的乳牛去了哪裡呢?鮮乳是怎麼製作的?裡面又有什麼成分呢?
討論完《乳牛的一生》後,此次專家針對鮮乳的製程說明如下。
2021年01月21日
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 陳明汝
生乳剛擠出來的溫度差不多在37、38℃左右,生乳本身沒有細菌,但接觸空氣後難免會滋生細菌。故榨出來的生乳需經過乾淨的管線,馬上進入儲乳桶,並在2個小時內將溫度降至4℃以下、凍結點以上,以確保生乳每毫升的生菌數不超過10萬。[1] 待溫度下降後,運輸車會將生乳載往工廠製作鮮乳。[2]
生乳進入運輸車前,品管人員除確保每個牧場生乳的溫度在7℃以下,亦會採樣做基礎檢驗,以確保不會污染到其他牧場的生乳。而運送過程中,為確保生乳的溫度持續維持在7℃以下,運輸車會選在清晨出發,並在夾層中灌滿冰水,以避免溫度過高。[3]
運輸車回到乳品加工廠後,在生乳進到工廠的儲乳桶前,會再花15-20分鐘,快速檢驗生乳的溫度、生菌數,以及是否有殘留抗生素。[4] 同時,也會將生乳微波確認味道,全部項目都沒問題後,才會進到工廠的儲乳桶中,並再次降溫至4℃以下。
加工前,品保人員會進一步檢驗生乳的PH值、抗生素,與病原菌(例如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爾後,會先將生乳加熱到60℃左右,並透過高壓進行「均質」(homogenization)處理,[5] 避免脂肪在後續加熱的過程中上浮。完成均質後,就會進入殺菌的步驟。在臺灣,鮮乳有二種較常見的殺菌方式,分別為:超高溫滅菌法(Ultra High Temperature, UHT),以及高溫短時間滅菌法(high temperature and short time,HTST)。
- 超高溫滅菌法(Ultra High Temperature, UHT)
臺灣鮮乳有90%採用「超高溫滅菌」的殺菌方式。超高溫滅菌法的溫度介於120-130℃,會加熱2-5秒的時間。此種方式幾近滅菌,雖然有些孢子因加熱時間不夠長,所以未能全數消滅,但經過此種方式殺菌的鮮乳,檢測下來的生菌數幾乎都是0。此外由於超高溫滅菌法在殺菌過程中溫度很高,因此會產生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6] 讓鮮乳味道變濃厚。這也是臺灣鮮乳較國外鮮乳「濃、醇、香」的原因。
臺灣氣候炎熱,加上冷鏈還不夠完善,若使用「高溫短時間滅菌」或「低溫長時間殺菌」的方式,沒處理好容易使鮮乳腐敗。目前乳品加工廠以及運輸過程都有完整的冷鏈,但是銷售端的冷藏,在卸貨與上架的過程中,都可能使溫度升高,無法維持在4-7℃之間,且開放式的貨架也容易讓鮮乳的溫度高高低低,因此若沒有使用超高溫滅菌法,鮮乳很容易壞掉。
- 高溫短時間滅菌法(high temperature and short time,HTST)
「高溫短時間滅菌」的溫度會在70-75℃左右,並持續加熱15秒。這種方式製作出來的鮮乳,會比較接近生乳的味道,但保存期限較短,大多只能保存7天,且需有完整冷鏈,才不易使鮮乳腐敗。
臺大牧場的鮮乳因加工廠在校園內,加上乳量不多,不需長程運輸,因此可以採取此種殺菌方式。目前市面上也有廠商透過此種方式殺菌,像是義美、統一都有少數品項採取高溫短時間滅菌法,因此需特別注意冷藏的條件,同時消費者在購買時也要盡速將鮮乳冷藏,才可以良好保存。
註釋:
[1]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相關標準於2020年10月6日發布,預計將於2021年7月1日起實施。
[2] 生乳為經冷卻但未經殺菌、滅菌處理之乳汁;鮮乳則是以生乳為原料,經殺菌、滅菌等程序,可直接飲用之乳汁。
[3] 臺灣的酪農較為分散,為避免車程過長,造成生乳溫度升高,因此許多大企業會在北部及南部分別設置加工廠。
[4] 生乳可能會有抗生素的原因在於,若乳牛罹患乳房炎,需透過抗生素來治療。此時,倘若酪農在治療乳牛後沒有足夠的停藥期,生乳就會有抗生素殘留的問題。
[5] 「均質」係透過高壓讓鮮乳中的脂肪球變小,均勻鮮乳成分,以避免鮮乳油水分離。
[6] 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係指,食材加熱超過120℃以上時,食材中的蛋白質(胺基酸)與還原糖會產生交互作用,使得食材的味道更加香醇。更多不同食物的化學反應,請參考科學月刊《夜市美食背後的煮、烤、炸-醣類篇》。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