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背景:

2021年1月,有媒體報導引用英國血液學期刊的臨床報告,61歲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男性病患,在確診新冠肺炎四個月後腫瘤消失,指稱「因新冠病毒觸發人體抗腫瘤免疫反應所致」。

相關新聞:

英六旬翁換腎失敗再患淋巴癌 確診新冠肺炎後腫瘤竟離奇消失
英國癌友染新冠後腫瘤全消失!專家推測:病毒刺激體內免疫細胞

引用研究:

Challenor, S. and Tucker, D. (2021), SARS‐CoV‐2‐induced remission of Hodgkin lymphoma. Br J Haematol, 192: 415-415.

對此,Mygopen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的協助,解析該研究內容,判斷是否有錯誤解讀或易誤導大眾。

專家怎麼說?

2021年2月8日
臺灣大學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曾賢忠

英國血液學期刊去年底報導有位英國61歲男性,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確診新冠肺炎四個月後,發現腫瘤竟然消退。令人質疑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可抗癌?以現今醫學所知,若有關聯,學理上可能類似「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治療癌症的機制。

溶瘤病毒是一種偏好感染並溶蝕癌細胞的病毒,是治療癌症的新型療法。這種病毒又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自然界的病毒,另一種是基因改造過的病毒,現行臨床試驗以後者居多[1]。溶瘤病毒治療癌症的方式,是利用特定癌細胞中某些免疫基因突變的特性,讓病毒只感染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組織。

病毒溶蝕癌細胞後,釋放出的癌細胞碎片會誘發全身性的免疫反應,繼續毒殺癌細胞。不過,同時免疫系統也會產生中和抗體開始清除病毒,使後續溶瘤病毒的治療效果失效,所以研發首要克服的是避免溶瘤病毒被免疫系統清除。

報導引用的臨床報告中,病人因腎臟移植需使用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反應以防移植的腎臟被身體排斥,但已停用三年,也無服用類固醇或做化療。因此,病人除了正常老化外,免疫系統未受到抑制。病人罹患的何杰金氏淋巴瘤,有檢測到與病因相關的第四型皰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

不過報告中並沒有提供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瘤的直接證據。此外,第四型皰疹病毒因為有引發特定癌症的風險,所以較少研發成溶瘤病毒,但它也能溶蝕癌細胞。因此,若後續研究發現病人淋巴癌消退與病毒直接溶蝕癌細胞有關,新冠病毒和第四型皰疹病毒都應列入考慮。

由於該患者的癌細胞消退是在感染新冠肺炎的四個月後,此時病人體內已有抗體,不利於新冠病毒持續直接溶蝕癌細胞。因此,研究者也推測癌細胞的消失比較可能是間接的抗癌關係。可能的機制是,體內產生抗病毒的T細胞,因病毒和腫瘤有相似的特徵,所以T細胞也辨識到癌細胞並毒殺,接著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消除全身的癌細胞。若詳細分析病人癌細胞和病毒的相似處,再與免疫細胞辨識的特徵做分子鑑定,便能提供較確切的直接證據。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編註:現行臨床使用的T-Vec(talimogene laherparepvec)用於治療黑色素瘤,是經過基因改造的第一型皰疹病毒,能溶蝕癌細胞並活化樹狀免疫細胞。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