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背景:

2022年1月19日,許多新聞媒體報導感染Omicron病毒的患者,產生「腦霧」(Brain Fog)的症狀。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查詢新聞來源引用的ZOE COVID Symptom Study,並非經過同儕審核的期刊研究,而是由APP收集使用者回報自身的健康狀況,從多數人敘述確診後的症狀中排序出前五名。為了避免大眾容易因為誤解「腦霧」的症狀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專家根據同儕審核的研究發表意見。

專家怎麼說?

2022年01月22日
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 陳志昊

感染COVID-19之後的「腦霧」症狀,其定義、原因、以及盛行率等在科學界一向有爭議。其實「腦霧」可說是COVID-19造成的眾多神經與精神併發症中的其中一項,但由於被報導比例最高,因此一直是新聞媒體以至社會大眾熱門的話題。且近來又有新型病毒株的產生(Delta, Omicron等),是否也會造成腦霧就更複雜了。

「腦霧」(Brain Fog)是比較通俗的用語,在科學界較常使用的是「後 COVID 症候群(Post-COVID syndrome)」或「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根據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1]的定義是指「感染COVID-19超過12週後持續有的症狀」,但並未詳列症狀細項。最常被報導的Long COVID症狀就是慢性疲倦、認知功能受損等,其他還包括呼吸困難、憂鬱、焦慮等。其中疲倦、認知功能及專注力下降等就類似「腦霧」的症狀。

這些與神經或認知功能有關症狀的原因,目前研究傾向認為與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後激發的免疫反應反應(細胞激素過度旺盛、慢性發炎)有關[2]。此外新冠肺炎病毒會入侵血管的「內皮細胞」,也就是血管管腔的一層保護膜,內皮細胞受損之下容易導致微血管血流出狀況,也可能因此影響腦部某些區域的血流供應。在一些腦部功能影像研究也發現[3],有「腦霧」症狀的人,腦部深層特定區域(扣帶迴)的代謝活性會降低,而此區域與執行能力、專注度與短期記憶有關,因此可能導致相關臨床症狀。

至於腦霧的盛行率,根據2021年發表的兩篇統合分析發現[4][5],感染COVID-19後有慢性疲倦的比率約三分之一(32~38%),有認知功能受損、專注度下降或記憶力問題的比率約五分之一(17~22%)。但我們看到這些研究時要問的是,研究當初收納哪些病患族群(住院或非住院者)?是前瞻性(在病患確診時就開始追蹤)或回溯性(過了一陣子之後才回頭去問確診個案)收案?症狀是用什麼來定義?是主觀報告或有客觀評估工具?這些統合分析發現,住院與否、前瞻或回溯性的研究,報告有腦霧症狀的比率皆差不多,但若用客觀評估工具,有症狀比率其實會更高。

儘管已經做了嚴謹的統合分析,這些研究仍有侷限。首先這些幾乎都是觀察性的研究,因此只能推論出「相關性」(感染新冠肺炎與腦霧「有關係」)但無法直接推導出「因果性」(感染新冠肺炎「導致」腦霧)。大多數研究並未追究患者染病前是否早就有類似症狀,因此我們看到的數據比較類似「這段時期的盛行率」而非「感染後的新發生率」。

再者,大多數研究是基於住院病患所做的,但全球感染患者遠比住院患者更多,就算是針對非住院患者所做的研究,也可能有取樣誤差的問題(會回答問卷者可能會較主動報告症狀)。此外,就算有很多研究報告,但缺乏標準化的客觀檢查與報告格式,腦霧的比率可能因為取樣或檢查項目不同而有差別。最後,身處於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年代,已有研究指出一般社會上的壓力、憂鬱、焦慮等比率開始上升,因此Long COVID等慢性症狀是得病本身導致、亦或身處的社會經濟環境所影響,尚無法完全釐清。

最後,Omicron病毒是否更會導致Brain Fog現象,答案是「不知道」,一來因為Long COVID的定義至少要等12週(三個月)以上,而目前此病毒株肆虐全球才不過兩個月而已。此外英國ZOE COVID Symptom Study是個APP、請使者自行回報自身的健康狀況,也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因此就算其症狀列表中有Brain Fog,這發生比率、或甚至背後的病因或腦部影像的發現,是否與過往的病毒株(如Alpha、Delta)有所不同,目前尚不得而知。

 

參考文獻:

[1] Venkatesan, P. (2021). "NICE guideline on long COVID".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9(2), 129.

[2] Jarrott, B., Head, R., Pringle, K. G., Lumbers, E. R., & Martin, J. H. (2022) " “LONG COVID”—A hypothe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biological basis an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strategy". Pharmacology Research & Perspectives10(1), e00911.

[3] Hugon, J., Msika, E. F., Queneau, M., Farid, K., & Paquet, C. (2021) "Long COVID: cognitive complaints (brain fog) and dysfunction of the cingulate cortex". Journal of Neurology, 269:44-6.

[4] Ceban, Felicia, et al. (2021) "Fatigu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ost-COVID-19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 101:93-135.

[5] Groff D, Sun A, Ssentongo AE, et al. (2021)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ates of 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Netw Open, 4(10):e2128568.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