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2019-10-01
基改食品在新聞上的交鋒:2005-2016年
食安症候群」已成為新的精神恐慌症,主要因為媒體為了增加新聞的可看性,經常選擇性地放大某成分的害處,忽略正常飲食中的攝食劑量;或過度渲染未知風險,卻未反面平衡報導,這些無一不加深消費者對食品的疑慮。
閱讀更多探討5G和AI時代下世代物聯網之發展與應用
到目前為止,現在運作中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之應用或服務絕大部份的都要靠3G/4G,將收集的數據輸送到目的地,作更進一步的資料處理和產生其應用及提供服務。
閱讀更多從核心網路看臺灣的5G發展
5G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簡稱,於2018年底被標準制定組織「3GPP」所提出。5G除了擁有快於前一代4G行動通訊技術約100倍的網路傳輸速度,並有著低於1毫秒,即0.001秒的網路延遲,能夠帶來快速且可靠的網路服務。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五)信念?或科學證據?
2012年,法國的分子生物學家吉爾烈–艾希.席哈理倪(Gilles-Eric Séralini)在《食品和化學毒理學》(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期刊上發表研究,其中宣稱,食用「耐年年春除草劑基因改造玉米」(以下簡稱NK603基改玉米)的大鼠,與對照組的大鼠相比,長出較多腫瘤且多重器官衰竭。
閱讀更多臺灣新聞遇見基改食品的歷史檔案:從1996-2006年
1990年代與狂牛症一同在英國媒體上掀起軒然大波的基因改造作物(GMO)議題,最初在臺灣媒體上卻如泥牛入海,並未引發媒體太多關注。然而正如我們現今所知道的,基因改造和相關技術的議題經過20年以上的報導,卻仍然受到國際和國內的媒體持續關注、報導,儼然已成為一個長青的新興科技議題。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四)當SMC遇見基改爭議
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主任費歐娜・福克斯(Fiona Fox)接受訪談時曾提說,面對基因改造議題,她記得當時公眾場域的辯論並不理性:那時故事多過於證據、恐慌多過於討論。她最困惑的,是媒體中銷聲匿跡的科學家去了哪?
閱讀更多科學、政治與權力:GMO管理與風險論述
近半年,非洲豬瘟議題不斷延燒,「是否應禁止使用廚餘飼養豬隻」也成了我國討論焦點。但在討論是否禁用之前,品種差異與前置準備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關鍵。唯有政府、業者與消費者共同努力,才能更有系統地去思考、討論非洲豬瘟的問題。
閱讀更多2019-05-22
2019年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山.海.之間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新的技術、新的應用方式,乃至於新的疾病與應變措施,不斷地出現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時刻。一如近2-3年間,快速發展的離岸風電、逐漸成熟並應用到臨床的智慧醫療,以及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在報章雜誌的食安事件。
閱讀更多2019-03-22
淺析區塊鏈與其應用的法律問題
世界經濟論壇的創始人施瓦布(Klaus Schwab)預示了: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 technology)將是繼蒸汽機、電力和電腦之發明後,成為下一波工業革命的關鍵。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三)SMC的第一戰MMR疫苗爭議
MMR疫苗「爭議」是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的第一場戰役。當時韋克菲爾德(Wakefield)造假的學術文章已發表四年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