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Expert reaction to study on first babies born in the UK through mitochondrial donation
Expert reaction to study on first babies born in the UK through mitochondrial donation.
閱讀更多「借助人工生殖和粒線體捐贈技術出生的嬰兒」專家意見
NEJM期刊發表全球首項臨床研究,證實用粒線體捐贈與人工生殖技術,可有效降低母親粒線體DNA突變被遺傳給下一代的風險,並成功誕生8名健康嬰兒。在英國與澳洲已有法規可依循做這類研究,幫助遺傳疾病風險高的女性有可以生育的選擇,不論是研究技術、法規制定、倫理討論,是否有可供台灣參考之處?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粒線體遺傳疾病、生物科技法律的專家解析。
閱讀更多「新研究預測罕見FOXG1症候群兒童的病情嚴重程度」專家意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臺大醫院與比利時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開發出一套實驗室流程,能夠預測罕見兒童腦部疾病FOXG1症候群的嚴重程度。臨床專家怎麼看研究的意義?
閱讀更多Media Release: New test could predict disease severity in children with rare FOXG1 syndrome
Researchers in Taiwan and Belgium developed a lab-based diagnostic workflow that could help doctors predict the severity of a rare childhood brain disorder called FOXG1 syndrome (a rare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The findings could support [...]
閱讀更多Expert reaction to study on nanoplastics disrupt gut microbes in mice
Expert reaction to study on nanoplastics disrupt gut microbes in mice.
閱讀更多「研究發現奈米塑膠會影響小鼠的腸道健康」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一篇研究指出,奈米塑膠顆粒可能干擾腸道菌與小鼠腸道細胞之間的訊號傳遞,影響小鼠的腸道健康。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毒理學、腸道微生物等領域的專家解析,可以怎麼看待奈米塑膠與腸道健康的關係。
閱讀更多「新冠病毒LP.8.1的流行風險與疫苗策略」專家意見
美國FDA在22日召開疫苗及相關生物製品諮詢委員會,建議應該用新的病毒株LP.8.1,設計2025至2026年秋冬的COVID-19新疫苗。目前在美國流行LP.8.1新冠病毒的比例很高。台灣近期也正歷經一波COVID-19疫情,雖然主流病毒株為NB.1.8.1,但境外傳入株多樣,未來可能面臨多株病毒同時流行的情況。台灣是否需要更新疫苗、現有疫苗是否仍具保護力、該如何設計接種策略,是必須審慎評估的公共衛生議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與科學依據。
閱讀更多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大流行病協定」專家意見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 78th)於5月19日至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5月20日由大會所有成員國決定通過「大流行協定」,目的是應對未來可能的全球大流行疾病。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通過這項協定的意義,以及與台灣的關聯。期盼協助補充全球疫情治理的進展,也促進全球人類衛生安全的公共討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