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SMC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資料庫分類 : SMC 資料庫Page 13

「全身性發炎與失智症風險的關聯研究」專家意見

今(2023)年7月20日台北時間凌晨02:00,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發表一篇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梅克力博士(Dr. Krisztina Mekli)等人所做的研究。研究發現,全身性發炎(systemic inflammation)與日後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存在微小的關聯性。研究團隊分析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中約50萬人的健康數據,評估體內發炎指標(systemic inflammatory biomarker [...]
閱讀更多

「WHO公布阿斯巴甜的致癌風險與分類」專家意見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與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於今(7/14)日共同公布對阿斯巴甜的致癌評估結果。JECFA與IARC的評估結果與觀點略有差異,JECFA認為在人類正常攝取飲食中的阿斯巴甜是安全的,所以JECFA在這次的報告中,仍維持1981年的訂定標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食品安全與癌症風險領域專家分享看法,協助大眾理解阿斯巴甜與致癌的關聯,以及了解IARC與JECFA評估的考量。
閱讀更多

「世界氣象組織觀測到史上最高溫」的專家意見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7月的第一週可以被視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週。世界氣象組織也表示,從六月底開始,所有的觀測數據都非常高,包含海水的溫度、氣溫。此外,南極海冰覆蓋的程度也創下史上新低,相較於北極,過往南極海冰的分布相對穩定,因此大幅減少的狀況是前所未見的。此外,世界氣象組織已觀測到聖嬰現象發生的前兆,因此世界氣象組織的專家認為,在聖嬰現象的加乘之下,預計會出現更多「前所未有」的紀錄。而現在只是剛開始。台灣怎麼應對高溫?
閱讀更多

SMC「第一屆科學家大會」活動紀錄(4)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7月6日​ 舉辦「第一屆科學家大會」,此篇為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王建鎧,與會後所寫下的紀錄。王副教授提及,台灣即便面對急迫的社會發展需求,科學溝通領域卻仍存在諸多困境與發展限制,並同意四位講者所提台灣高等教育存在著相關人力資源培訓上斷鍊的現實障礙,無法在現實科學溝通上,銜接學術研究與既有的一般傳媒體系。目前的情況幾乎只能依賴第一線學術工作者以談不上充份專業訓練的熱忱,以跨界支援的方式來兼任科學資訊轉譯的角色,在社會溝通的時間與內容效益上也因此備受限制而難以發揮成效。
閱讀更多

SMC「第一屆科學家大會」活動紀錄(2)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7月6日​ 舉辦「第一屆科學家大會」,邀請英國科學媒體中心的首席辦公室主任 Tom Sheldon、紐西蘭科學媒體中心執行長Dacia Herbulock、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惠鈞與公共電視台董事長胡元輝一同對談科學與溝通對社會的重要性,並邀集台灣科學家出席,共同討論科學家在社會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更多

SMC「第一屆科學家大會」活動紀錄(1)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7月6日​ 舉辦「第一屆科學家大會」,邀請英國科學媒體中心的首席辦公室主任 Tom Sheldon、紐西蘭科學媒體中心執行長Dacia Herbulock、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惠鈞與公共電視台董事長胡元輝一同對談科學與溝通對社會的重要性,並邀集台灣科學家出席,共同討論科學家在社會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更多

舞蹈訓練影響大腦神經連結的研究 新聞稿

本月10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謝仁俊講座教授的研究團隊於《人類神經科學前沿》期刊發表研究,研究發現比起一般人,長期接受專業舞蹈訓練的人,即便不是在跳舞的當下,負責動作的觀察、模擬與執行的相關腦區,和處理複雜動作與高階認知腦區間的神經網路,仍維持高效協作的狀態,證明舞蹈家的大腦神經系統,能適應舞蹈訓練而相應改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研究團隊說明研究成果並請相關專家發表看法。
閱讀更多

「研究:專業舞蹈訓練增進大腦神經網絡連結效率」專家意見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謝仁俊研究團隊於《人類神經科學前沿》期刊發表一篇最新研究,分析大腦休息狀態的期間不同腦區內和腦區之間的神經網絡連結,來探討這些功能性的連結和舞蹈訓練、創造力之間的關聯。研究發現與非舞蹈家相比,舞蹈家在不跳舞的休息狀態,各個腦區的功能性神經連結仍在高效協作,而隨著舞蹈家常規的練習越密集且每次練習時數越長,大腦特定區域間的訊息交流會更有效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研究大腦影像、大腦結構與認知神經心理的專家短評此研究重要性。
閱讀更多

「人工智慧法」專家意見

臺灣預計9月提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目前行政院初步可能納管廣播電視、有線廣播、衛星廣播等媒體及頻道業者使用生成式AI如ChatGPT來產生內容。全球也已有一些近期監管AI的重大方向與作為可參考。由於監管與規範人工智慧將影響學術研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臺灣研究人工智慧的專家依據自身研究經驗發表看法,藉此次機會讓更多人看見研究人工智慧的科學家們的專業意見,有助於促進基於科學觀點的公眾討論,也讓相關制定規範或法案的單位有更多機會採納多元的意見。
閱讀更多

合成人類胚胎背景說明

英國發育生物學家Magdalena Żernicka-Goetz於本月27日刊登一篇在《自然》(Nature)期刊的合成人類胚胎研究,利用去年他們用來培養小鼠合成胚胎的技術,培養一個沒有心跳、腸和大腦的合成人類胚胎模型,引起英國媒體關注這項科學技術若繼續發展,究竟是否有法規能管理?以及,科學的突破與倫理規範,兩者如何取捨或是取得能夠相輔相成的共識?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