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阿茲海默新藥Lecanemab通過美國FDA批准」之專家意見
百健(Biogen)藥廠與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合作開發的新阿茲海默症藥物「Lecanemab」在今年1月6日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對阿茲海默藥物開發有什麼影響?我們該如何看待研究報告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專家解析。
閱讀更多「研究發現線蟲吃較少可延長壽命的原因」專家意見
2022年5月3日,國際期刊《自噬》(Autophagy)發表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許翺麟特聘教授主持的研究,發現限制攝食可延長線蟲壽命的關鍵,在於一種蛋白酶,簡稱SAM-1,這種蛋白酶可以調控與細胞自噬作用有關基因表現的多寡。過去雖然已經知道限制飲食可以抗老化的效果,與細胞自噬有關,但不清楚詳細調控機轉。這篇研究從線蟲身上找到較詳細的機轉,為後續研發抗老化或延長壽命的藥物方向,點亮一盞明燈。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台灣研究線蟲的相關專家發表看法。
閱讀更多全球禽流感疫情對台灣產業的衝擊
野鳥為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天然宿主,候鳥的遷徙使疫情快速擴散,而台灣正好位於候鳥東亞澳遷移路線的下游,於2022年9月日韓兩國均有禽場爆發禽流感疫情,病毒沿著候鳥遷徙路線從歐洲一路傳進亞洲和非洲,候鳥遷徙會途經日韓兩國再來到台灣,這個過程提高禽流感病毒帶至台灣的風險。加上台灣禽場密度高,周圍多鄰近水鳥棲息的濕地環境,而且水禽場多屬於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空間,使得野鳥容易將禽流感病毒傳入禽場內感染家禽,造成疫情爆發。
閱讀更多後COP27的臺灣綠色金融政策再思考
COP27會議11月20日於埃及夏姆錫克落幕,一如會前各方預期,這次比較可能有具體進展的討論集中在「資金」。大會最終決議文件「夏姆錫克實踐計畫」也直指,當前全球氣候資金規模距離目標有大幅落差。
閱讀更多「2022年全球高病原性禽流感(HPAI)的疫情與防範」專家意見
目前全球禽流感疫情已擴及到台灣,台灣多縣市的養畜場及野鳥排遺檢出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HPAI)病毒。H5N1疫情嚴峻,台灣是否能有效防堵國內疫情擴散,有賴政府實際執行的防疫策略與監測方針,透過台灣學者的看法與討論,提供決策者與民眾更多具參考價值的科學資訊與實證建議。
閱讀更多「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核融合進展報告」專家意見
美國能源部在台灣時間12/13(二)晚間23:00(美東時間EST 12/13上午10:00 )舉辦記者會,說明透過「國家點火設施」首次完成一個可控制的核融合實驗,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技術突破。在這次實驗中也已達成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的「淨能量增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核能研究的最新進展。
閱讀更多「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12月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CBD)的COP15正式落幕。這次會議延續於2020年期滿的愛知目標,訂定第三次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十年目標。受到COVID-19影響,原訂在2020年舉辦的COP15延宕至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分享台灣生物多樣性的狀況與觀點。
閱讀更多「COP15:一個保護自然的全球峰會」紐西蘭專家回應
2022年12月7日至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將於加拿大蒙特婁登場,各國政府代表將於這週齊聚一堂。
紐西蘭科學媒體中心請專家針對紐西蘭生物多樣性下滑的趨勢發表看法,並詢問他們期待COP15能有什麼進展以及背後的原因。
閱讀更多